下载此文档

阿Q性格特征管窥.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Q性格特征管窥
李艳春
【内容摘要】:关于阿Q,自他诞生以来的90多年间,人们说得太多、太细、太深了。我们很难找到新的话题和切入点。阿Q可谓是家喻户晓,本文在阐述阿Q性格特征的同时,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未庄”,论述了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成因;二是“脑袋”,论述了阿Q 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精神胜利法;三是“镜子”,让我们明辨是非,正确认识阿Q精神,摒弃他的自欺欺人和愚昧无知,吸收其调适平衡和乐对现实的人生观,享受生活。
【关键词】:阿Q 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1﹞创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内涵极为丰富、驰名中外的艺术典型。阿Q之所以被誉为成功的典型,是因鲁迅通过这个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政治上备受欺压、经济上泡受剥削的悲惨处境,概括了贫苦农民的阶级要求,反映出他们渴求改变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强烈愿望。阿Q形象不但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今天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憾,催人警醒,促人奋进,给全民族创作了一面伟大的镜子。本文就阿Q形象谈谈我的理解。
一、未庄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从农村乡镇的角度反映了这场革命的全过程,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他们仍然“想做主人而不得”。阿Q生活于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的衰微时期,笼罩于全社会的封建没落思想下,不可能不使阿Q这种浑浑噩噩的人
深受感染和侵蚀。
鲁迅创造的人物阿Q,是一个不朽的典型,研究这个典型,不但具有它本身的意义,而且具有研究文艺理论中典型问题的意义。但是要想明确阿Q的典型意义,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一典型的社会根源,鲁迅在《阿Q正传》里所枯写的未庄,是清末封建宗法制度统治下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未庄有两大阶级,一方面是以赵太爷等为代表的极少数的地主阶级,另一方面是以阿Q、王胡、小D等为代表的贫苦农民阶级。“Q”像是未庄,这是近乎封闭的只有一条河道与外界沟通的未庄。这里盘踞着以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他们长期在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精神上毒害、人格上侮辱着像阿Q、小D、老少尼姑等这样的下层人民。比如,阿Q向吴妈求爱,只因为吴妈是赵太爷家的女佣,就被秀才、老爷用竹竿打,被骂作“忘八蛋”,被地保敲榨了400文钱,并被扣了工钱,甚至连毡帽、破被、破衬衫也被榨去。可见封建统治者的淫威和贪婪非一般。小说还描写了未庄的风俗人情和舆论。阿Q因说自己姓赵被赵太爷打,谁都说错在阿Q ;而阿Q因被赵太爷打又受到人们格外重视。阿Q被枪毙,大家也认为错在阿Q,他被枪毙了,这便是证明。可见,人们以统治者的思想为思想,代替了自己原有的、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传统意识和社会舆论导向。这里的农民极

阿Q性格特征管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