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应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考察了货币政策变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率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并不能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在长期来讲有效但作用十分有限,而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则不显著。影响资产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资产自身因素,因此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进行调控并不十分合理。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价格,VaR模型
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实施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例外。理论上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又分为三种: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些工具的运用主要是先通过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再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作用。显然,在这里政策工具的使用也会对资产价格造成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影响的理论与现实情况
根据现值理论,资产价格由未来的预期收益和贴现率决定。利率的提高,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当期收益,在适应性预期下预期未来收益也会降低。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学说,利率提高会抑制投资需求,使经济趋冷。作为决定资产价格的宏观面不佳,这时资产价格往往也会下跌。一方面利率的提高势必会使贴现率提高,从而促使资产价格下降。这两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利率上涨,资产价格下降;利率下跌,资产价格上涨。即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改变货币供给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看,一方面从“货币供应→利率→实体经济”这一传导过程中可以知道,改变货币供应量可以像改变利率那样影响到资产价格,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资产价格上涨,反之反是;另一方面,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增加资产市场的资金供给,提高对资产的需求,从而抬高资产价格。同理,货币供给量减少,资产价格下降;货币供给量增加,资产价格上涨。
在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这一问题上,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大多认为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Home&Jaffrey,&等)。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也研究了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钱小安(1998)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相关性较弱,且不稳定。易纲、王召(2002)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有影响,当货币政策刺激投资的上升,且投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或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时,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长期结果是股价的上升和物价水平的下降。李红艳、江涛(2000),周英章、孙崎岖(2002)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市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比较显著,而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的推动作用则相对较弱。孙华妤、马跃(2003)应用VaR方法,对1993年10月到2002年6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所有的货币供应量对股市都没有影响。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的研究,综合考虑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工具的两个方面(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考察他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实施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至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具体影响资产价格,我们应用向量自回归模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