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之路研究论文.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之路研究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师德建设出现部分教师行为失范、师德滑坡现象,师德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师德滑坡、失范现实原因,提出了师德建设法制化是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应循之路。进一步健全各种配套规章帝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操作性,才能为实现师德建设的真正法制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法制化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师德建设之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各高校普遍重视师德建设,采取了一些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体而言,我们教师的师德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年来,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品行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师德建设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部分教师价值观异化,缺乏敬业精神
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错综复杂的态势,部分教师把教师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承担“传道、授业”重任的事业。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无心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授课敷衍塞责;有的教师唯经济利益是瞻,不安心教学工作;有的教师随意缺课或让人代课,经常迟到、早退;有的教师对科研急功近利,甚至学术道德、学术良知丧失,等等。
(二)部分教师修为不足,垂范不力
教师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语言粗俗;有的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有的接受学生的物质利益后泄露考试内容,或送“感情分”、“礼品分”等,缺乏师表意识。
(三)部分教师的内心处境堪忧,身心健康问题日渐凸显
许多教师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加大,工作时间常常不是以8小时来计算的,除了正常的上班外,各种检查、考评、验收等也使教师疲于应付。但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却“不尽人意”,与机关单位、经商的同龄人相比,待遇差别很大。面对这种反差,部分教师忽视了教育的社会人文价值,忽视了为人师表的真谛,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的观点,正在腐蚀着这些教师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控能力。此外,评职、评优、提拔、晋级等激烈竞争和常常出现的不公平性,更使教师的内心常感压抑、焦燥或苦闷,削弱了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时常处于不平衡状态。
二、产生师德滑坡问题原因分析及师德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
(一)师德原动力不足,外在压力不够
长期以来,我们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是试图通过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化育、自我教育等方式,使优良的师德内化于广大教师思想意识之中。但是,当前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许多教师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师“为人师表”的内在道德原动力已经不足,片面地寄希望于通过政治思想教育达到引导教师自觉自愿地做到“为人师表”已经不太现实。市场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一些教师形成了错误的“金钱观”,唯利是图,淡漠了“教书育人”的职责,敬业精神丧失,多元化信息和西方错误思潮也改变了一些教师的人生观,言行表里不一,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之路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