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概况 - 3 -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3 -
第二节煤层 - 3 -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 4 -
第四节地质构造 - 5 -
第五节水文地质 - 5 -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 6 -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 6 -
第二章采煤方法 - 7 -
第一节巷道布置 - 7 -
第二节采煤工艺 - 8 -
第三章设备配备 - 10 -
第一节液压支架 - 10 -
第二节采煤机 - 11 -
第三节刮板输送机 - 11 -
第四节乳化液泵站 - 11 -
第四章顶板控制 - 12 -
第一节支护设计 - 12 -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 15 -
第三节进、回风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 - 16 -
第四节矿压观测 - 18 -
第五章生产系统 - 19 -
第一节运输系统 - 19 -
第二节通风系统 - 20 -
第三节排水系统 - 26 -
第四节供电系统 - 27 -
第五节通讯照明 - 28 -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8 -
第一节劳动组织 - 28 -
第二节作业循环 - 29 -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30 -
第七章煤质管理 - 30 -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 31 -
第一节一般规定 - 31 -
第二节顶板管理 - 32 -
第三节防治水 - 36 -
第四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 38 -
第五节运输 - 41 -
第六节机电 - 43 -
第七节提高回采率 - 49 -
第八节其他 - 50 -
第九章灾害应急及避灾路线 - 51 -
第一节灾害应急 - 51 -
第二节避灾路线 - 51 -
后附相关图纸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位置:8301工作面是我矿三采区的第一个工作面,井下标高在398-464之间。工作面走向长度572米,可采长度512米;工作面采长142米。工作面地质储量502316吨,可采储量290089吨(工作面回采率按95%计算)。东为二采区采空区,南为西翼采区大巷,西为8302准备工作面回风顺槽(未掘),北为矿界及新景矿采空区。
二、地面相对位置:地表为荒山,无建筑物等。
三、回采对地面影响:由于盖山厚度大,煤层不厚,根据8201工作面回采后地面变化情况来看,预计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但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表沉降的观测,一旦发现因采空区塌陷对地表造成影响要及时做好处理,防止地表水通过裂隙流入井下。
四、工作面西部为我矿实区,北部为阳煤集团新景矿采空区,由于开采时间较早,预计对本工作面开采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回采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顶、帮、瓦斯及涌水的变化情况和出现的各种预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回采的绝对安全。
第二节煤层
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为井田内稳定可采的中厚煤层。
一、煤层厚度:我矿开采8#煤层,煤层厚度:,,。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
二、煤层产状:
煤层走向:东北—西南
煤层倾向:西北—东南
煤层倾角:4°~8°
煤层结构:简单
三、煤层稳定性:本工作面所采8#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从已掘出的工作面顺槽,开切眼情况看,煤层变化较大,具体体现在厚度和含夹石上,,,一般含1~2层夹石,煤层以亮煤为主,内生裂隙发育。煤层硬度F=。
四、煤种、煤质:
原煤:水分(Mad)%~%;%;
灰分(Ad)%~%;%;
挥发分(Vdaf)%~%;%;
全硫()%~%,%;
发热量()~,;
浮煤:水分(Mad)%~%,%;
灰分(Ad)%~%,%;
挥发分(Vdaf)%~%,%;
全硫()%~%;%;
磷()%~%,%;
焦渣特征(CRC)为1~3;粘结指数(GR·I)为0。
元素分析:碳(Cdaf)~%,%;
氢:(Hdaf)%~%,%;
氮(Ndaf)%~%,%;
氧(Odaf)%~%,%;
8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中硫,特高热
门诊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