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课时导学计划
序号日期年月日(第周)
课题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但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
教学重难
民主思想
教学方法
点拨、识记、训练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温故知新〗
1、(1999年全国,29)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和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都属于:
A. 突发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B. 自觉性的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
C. 有纲领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D. 有准备的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
2、(1998年全国,25)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 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了新的国家机构
B. 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 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 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新知导学〗
一、萌生的条件
(展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与近代民主思想萌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论:历史遗产:
(展示《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创设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论:严峻现实:
(展示林则徐、《海国图志》书影和张之洞像,引导学生回忆西学东渐相关内容,
了解近代民主思想是随着西学传入而引进的)
结论:学习方向:
(展示陈启沅和张謇像,引导学生回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而理解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壮大与民主思想的萌生的关系)
结论:
(展示晚清留美幼童像,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人才培养与西学传播的关系)
结论:
萌生的表现
(1)、最早出现:洋务运动后期的早期维新派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2、代表:王韬、郑观应、冯桂芬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根据材料归纳郑观应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主张。
3、评价:不但学习西方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探讨: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发展:康梁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1、康梁维新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
①、贡献:
a、翻译西学著作,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理论系统介绍到中国
b、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
②、地位: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人。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a、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b、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
c、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
d、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
【探讨】: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利用进化论重新解释儒家的
第15课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学案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