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也可雕
“朽木”也可雕-教育案例
“冯老师,我的手表丢了。”“冯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冯老师,我的钢笔也不见了。”星期六上午刚刚做完课间操回到办公室便有几位同学涌进来大声报告。“嗡”的一声,我的头猛得涨起来。我知道,这个学期最棘手、最头疼的事又一次出现了,这已经是我们班第三次出现同样的事情了。第三节上政治课,我在讲完授课内容后,趁着同学们写作业的工夫,把班长小华悄悄叫到教室外面。小华告诉我:
“最近司马同学上体育课时常常独自呆在教室,上午放学走得较晚,下午上学来得也较早,他也有一把教室后门的钥匙……”听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上个学期司马将同桌的钢笔偷偷拿走那档子事。当时,我在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他也作了深刻的书面检讨,还要我为他保守秘密,难道现在他又……回到教室,我的眼神不由自主地射向司马,看到他那躲闪的目光,故作掩饰的动作,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一系列的问题在我头脑中闪现:
他为什么还要拿别人的东西?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怀着这个疑问,放学后我走进了他的家庭进行家访。原来,司马的父母年过半百,只有司马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他上面有三个姐姐都已经参加工作,只有他才上初中一年级。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家长对他学结巴的坏毛病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落下了口吃的“病根”,为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奚落。据家长说:
司马原来的班主任也曾来家访过,反映他在小学时就曾经发生过几次乱拿别人学习用品的情况,为此也没少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可不知怎么却总是改不了,家长心里也挺着急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是“朽木不可雕”了。看到家长焦急的眼神,我想起一位老教师曾经讲过的一段话:
“关爱像雨露,可以润泽学生干涸的心田;信任似春风,可以吹开学生禁锢的心扉。”经过反复考虑,我意识到:
要想妥善解决这件事,必须解开他心中的疙瘩,对他施以关爱和信任。第二天课外活动时间,我趁着其他老师不在,把司马叫到了办公室。我耐心地问他:
“上次因为你同桌欺负你,你拿了他的钢笔。难道这次又有同学欺负你吗?说给我听听。”司马听到我问的话,眼圈一红说:
“冯……冯老师,东西是……是我拿的,因为他们还……还总是欺……欺负我。”我又问:
“难道拿了别人的东西
“朽木”也可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