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晚清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史考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晚清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史考察
如果把近代中国人留学史比作一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那么留美、留日、留欧等具体留学活动则是构成这首交响乐的各部华彩乐章。其中,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彼时的留学概念已不仅是体现留居国外学习的基本含义,其内涵与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从而反映出近代中国人求学域外活动的多样性。在晚清中国人留学教育中,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便是这种多样性特点的突出例证,并深刻揭示了其时中俄教育交流的复杂性特征。
一、晚清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史基础
作为极度重视殖民扩张的国家,沙俄从16 世纪始便在亚洲疯狂扩展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了中方公里的领土。至19世纪末,步入工业化时期的俄国决意通过修筑铁路更加牢固地控制远东领土。由是,从1891 年起俄国开始修筑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铁路,至1916 年始告完成。在修筑铁路的进程中,俄国为节省开支及方便侵略中国,决定在修建东段路线时采用从赤塔穿过中国东北直抵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方案。1896 年6 月,沙俄诱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建中东铁路干线的特权。此后,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相继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等条约,获得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及经营的特权。中东铁路的通车为沙俄侵略中国东北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在客观上刺激了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经济的发展。在修建过程中,大批俄国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护路军、工人,以及从事各类生意的商人纷纷涌入中国东北,于铁路沿线附近的各个城镇聚集,尤以哈尔滨为多。至1911 年时,俄侨人数为73635 人。俄侨数量的激增及沙俄拥有的中东铁路特权,使哈尔滨在事实上脱离了清政府管辖,俨然成为俄国在华的一块飞地,一切要政商务均归俄人把握,自东三省交涉局总办以及其余中国官商皆俯首帖耳毫无主见,时人讽曰:黑龙江省有一俄人独立地在名曰哈尔滨。中东铁路的修筑与哈尔滨等沿线附属地的建立,促使其时其地的教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为解决俄侨子女的就学问题,中东铁路管理局陆续在哈尔滨等地开办了大量学校,攫取了当地的教育权,并将其作为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据《东省特别区十九年度教育年鉴》记载:在路线之内南至长春,北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沿站设立男女大小学校多至四百余所。学校俄制也,课程俄文也,教师俄人也,专以教育俄人子弟,储备侵略满蒙之急先锋,华人子弟则根本上无插足之余地。中东路局复于局内特设学务处,专司其事,所需常年经费完全由路局拨付,年约一百二十余万元,其文化侵略之猛进正方兴未艾时也。与此同时,这些学校也接纳了部分中国学生就读。由是,当时中国学生到哈尔滨的俄式学校就读被国人视为一种间接的留学方式,进而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选派官费学生赴哈尔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晚清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程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选派奉天学生赴哈尔滨的活动始于1911 年。为发展中俄商务关系,促进商贸活动开展,赵尔巽与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商定,由哈尔滨男子、女子商务学堂致函奉天提学司请求选送学生,再由提学使从奉天选派一定数量的男女学生分别送入两所学校就读,一切费用均由官方承担。奉天选送学生赴哈尔滨学习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在社会各界上引发巨大反响,奉天当地学生积极踊跃报名,自顾投考者甚多。为保

浅谈晚清奉天学子“留学”哈尔滨的历史考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8-04-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