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72学时
二、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等高职专业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从电路模型出发,看重讨论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本课程既要保持与强调理论上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又要具有分析工程技术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课堂理论教学
(8学时)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功率),电阻元件(欧姆定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概念),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重点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关联方向,电路基本定律(VAR、KCL、KVL)
(12学时)
等效变换的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分压和分流原理),电阻的Y形连接与Δ连接的等效变换,两种实际电源的模型及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
重点是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10学时)
正弦量,正弦量的相量,KCL、KVL、VAR的相量形式,阻抗与导纳,相量分析法。RLC串联谐振电路分析(谐振角频率、品质因素、通频带),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平均功率、功率因素、最大功率传输)
重点是正弦量的相量,阻抗与导纳,相量分析法,串联谐振
(6学时)
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同名端,耦合系数,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
重点是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同名端,理想变压器
(6学时)
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三相电路的功率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