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大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一三年五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及大连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开展了2012年全市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大连市海洋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12年大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现予以发布。
目录
概述 1
1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3
近岸海域海水质量 3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7
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状况 8
2 陆源污染物排海状况 9
入海排污口分布 9
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10
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4
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 15
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16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16
滨海旅游度假区 17
海水浴场 18
海洋保护区 18
4 重点开发海域环境状况 20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基本情况 20
周边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20
5 海洋垃圾 22
6 海水入侵 24
7 海洋环境灾害与突发事故 26
赤潮 26
“”溢油事故跟踪监测 26
突发油污染事件 27
8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28
概述
2012年,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及大连市政府赋予的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政府的管理需求及社会公众关注的海洋环境热点问题,认真组织实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责。在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各级海洋环境监测部门,继续对全市海域的海水、海洋沉积物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首次开展长山列岛典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开展了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海洋垃圾等陆源污染物排海监测;实施了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以及海水增养殖区等重要海洋功能区公益服务监测;积极应对赤潮、溢油等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并对沿海经济带热点开发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开展了跟踪监测。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市管辖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
2012年,我市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受强降水影响,8月和10月劣于四类水质站位增多。劣于四类水质海域主要分布在大连湾、青堆子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老虎滩和大连湾海域石油类、滴滴涕、硫化物、铬、镉、铜和锌含量存在超标现象,大连湾海域部分站位石油类、硫化物和滴滴涕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长山列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较好。
2012年,,%;%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悬浮物、氨氮和CODCr。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优良,适宜养殖;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环境状况优良;2012年獐子岛赤潮监控区内未发现赤潮,但在黄海海域发现赤潮2次,引发赤潮的优势种类分别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夜光藻。
小知识
海水水质分类
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海洋沉积物分类
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分为三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自然保护区,海水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沉积物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二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三类海洋沉积物: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特殊用途的海洋开发作业区。
1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近岸海域海水质量
2012年大连市近岸共设置52个海水监测站位,渤海海域15个,黄海海域37个。分别于5月、8月、10月进行3次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大连市近岸海域海水质量一般。按照监测站位计算,%,%;%,%;%,%;%,%。受强降水影响,8月和10月劣于
2012年大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