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晋▪李密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苏轼
解题
陈:陈述。
情:隐情、苦衷。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在汉代,臣给君的呈文细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1 、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向谁陈情?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人尽皆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愿乞终养,不能就职)
3 、陈什么情?
写作背景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所陈之情
孝
忠
精读第一自然段
陈情表-陈祖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