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重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合称为“六经”。其思想言行主要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简介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整理而成,共20篇。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代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忠,恕”。政治上,主张“仁义”,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要求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虚词和特殊句式。
。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微。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们想要讨伐颛臾。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权势,对己不利。当时孔子弟子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本篇课文就是当时他们谈话内容的记录。
背景介绍
小结
力伐争利
文德治国
朗读课文
论语( ) 颛臾( ) 冉有( )
邦域( ) 彼相矣( ) 社稷( )
虎兕( ) 出于柙( ) 毁于椟( )
干戈( ) 近于费( ) 相夫子( )
读准字音
论语(lún) 颛臾(zhuān yú) 冉有(rǎn)
邦域(yù) 彼相矣(xiàng) 社稷(jì)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毁于椟(dú)
干戈(gē) 近于费(bì) 相夫子(xiàng)
读准字音
‘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读清句读
季氏将伐颛臾.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