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新课标)上学期总复习 (概念理论) 第一篇声现象: :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产生) :声音的依靠介质传播。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它表示了在1秒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340米。 : V固体> V液体>V空气。
:物体产生声音介质传播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大脑。(若鼓膜损坏,人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
:乐音和噪声。其中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但它与人的主观行为认定有关。例如:你在学习,别人在放音乐,影响你,它对你就是噪声.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物体发出的音色不同,故能用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变小,但音调和音色都不变。
:20Hz—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它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在声源处减弱(如汽车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屋外很吵,关闭门窗)、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传递信息(如医院的B超) 、声音传播能量(如超声波洗牙)。
=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求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路程
时间
V=
S
t
?
用小锤敲打音叉,并用拴着细线的乒乓球接触音叉,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
?
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用小锤先后两次不同的力敲打鼓,我们大力敲时,听到鼓声响度大,同时看到纸屑跳得高,说明了声音的响度由物体振幅决定.
3 .探究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把钢尺压在桌边,先后伸出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扳动钢尺,我们看到钢尺振动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说明了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
?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盒里,把里面的空气不断抽出来,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也说明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 用不漏水的胶袋装着正在响的闹钟,放到水里面去,我们还可以听到闹钟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3)用一只手捂着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贴桌面,当敲打桌面时,我们可以听到敲打声,说明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第二章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
:
::太阳\电灯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 3×108m/S,而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近为3×108m/S。
(注:V真空> V空气>V水> V玻璃)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注:若是垂直入射,则不会改变传播方向.)
,再经它们反射后光进入了我们的眼。
: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平面上;反射光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与入射光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少于入射角。
:,是漫反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上很”耀眼”, 是镜面反射.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分别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正立的虚像.(注:像正立但左右相反;像与物体跟反射面对称)。
:
(1)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
(2)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 水中月(倒影),镜中花.
(3)光的折射现象:河水变浅,钢笔错位,筷子折曲,海市蜃楼,彩虹(色散现象),凹凸透镜成像.
16. 、夜视及遥控等作用;紫外线有杀菌和使荧光物质发光的作用;过量的紫外线可能会引起皮肤癌.
:红\绿\:树叶的绿色,是因为树叶只反射太阳光中的绿色光;若红色光照在绿色的物体上,:绿色的玻璃可以
初二物理上学期相关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