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尔巴格乡精神文明创建汇报材料
恰尔巴格乡地处城郊西北部,。下辖7个行政村1个直属农场、2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有3740户、(城市人口1216户、4524人,农村人口2524户、10579人),,由维、汉、回、蒙、哈等8个民族构成,%以上。全乡共有13个党支部,344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195名,机关党员36名。机关职工54人,其中行政编制25人;事业编制29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52元,%,%。
两年来,恰尔巴格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州、库尔勒市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抓创建、净环境、促和谐”为目标,积极开展了各项创建工作,促进了“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恰尔巴格乡先后荣获了“库尔勒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平安乡镇”、“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州五好乡党委”、“自治州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州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领导高度重视,机构制度健全。
恰尔巴格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三个不动摇,即:在
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不动摇;在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工程中,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动摇。尤其是在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后,乡党委进一步提升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整体水平,不断促使全乡四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1、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为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恰尔巴格乡建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并由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配备了精神文明建设专干。各村、场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设有专(兼)干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从而形成了全乡上下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体制。为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两个纳入、三个同时。即: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乡党委和各村、各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村、各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党建、经济建设等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考核。乡党委根据每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并与各村层层签定责任状,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我乡严格规范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允许未经乡党委批准就私自更换人员,有力地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乡党委对全乡各村、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行竞争奖励制度。乡财政每年都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按照全乡《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涌现出来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单位,取消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对
景区标识牌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