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阶段是社会化过程最快的阶段,学习知识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产生问题很多的阶段。在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因素造成了幼儿的心理障碍,并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羞怯、胆小,焦虑,多动,攻击性行为等等。而《纲要》在健康领域指导要点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研究表明,一个关心、爱护幼儿的热情、愉快、乐观、能自我控制的老师是小朋友所喜爱的。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具有好模仿的特点,他们尤其好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要想幼儿有健康的心理,教师首先要塑好自己的形象,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对待工作要充满热情,对待幼儿要充满关爱,对待生活要充满希望,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期待。
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主要由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管理方式决定。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会让幼儿感到安全、愉快。我园刘老师所带的班级总是让人羡慕,孩子们彬彬有礼,学习欲望强烈,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而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究其原因,大家一致公认:刘老师创设的班级氛围好。每天清晨,刘老师都会微笑着接待班中每位孩子,总不忘拉拉他们的小手,说一声:“今天,你真精神。”之类的话语。孩子们和她在一起像林中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刘老师呢,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交谈着,还不时摸摸他们的头,每一个孩子的脸蛋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从没看见刘老师呵斥她的孩子们,无论他们犯了多么严厉的错误,她总是以温和、诚恳的态度去说服、教育他们。在她的班级,老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是轻松、愉快的,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爱、信任与支持。
三、让每一位孩子感受到爱
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么做。老师的爱应当是无私的、理性的,老师的爱应洒向每一位幼儿,让每一位幼儿享受到平等的爱。可有些教师总是给那些聪明、漂亮的孩子太多的关爱。我们常常看到老师搂着漂亮的宝宝在说着悄悄话时,另一边的幼儿眼巴巴地在期待着什么。有这样两个例子给我印象极其深刻。曾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题为“我早知道会是这样的”教养笔记,讲的是教师在安排幼儿吃点心时发现事先准备的分给幼儿的酸奶、糖不够,只好临时用大软糖凑数。文章写道,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提出要把大软糖奖励给“坐得最端正”“表现最好的”幼儿。教师扫视一圈后发现所有的幼儿坐得端端正正,于是就提出了几个幼儿的名字。这时一个幼儿大声说:“我早知道会是这样。”这件事情引起了教师的反思,她发现自己平日里偏爱部分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四、不吝啬“表扬”
有句俗语是:不批评,错误改不了;不表扬,优点跑不了。可在实践中,我发现,合理的表扬远胜于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喜欢称赞是儿童的特点之一,成人适时适度地称赞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论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