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工程站前某标段公跨铁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工程站前xx标段
公跨铁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1、概述
、编制依据和原则
、编制依据
1)、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D1K384+166公路立交桥设计图;现行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作业指导书。
2)、依据GB/T19001:2000质量体系,遵循集团公司“依据科技,坚持标准,严格管理,持续改进,保护环境,关爱生命,诚信经营,奉献精品”的管理方针。
3)、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以安全作保证,以质量创信誉,以工程树形象,以管理创效益”。
4)、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结合本作业队现有的技术水平、设备力量及施工能力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5)、根据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3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原则
1)、根据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汇编《成都铁路局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建设指挥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2)、根据目前到位的相关设计施工图内容进行编制。
3)、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确定工程的创优规划,并以此来编制施工
组织设计。
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的实现。
5)、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
6)、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既有黔桂铁路线行车安全畅通,做到文明施工。按照国家、铁道部、贵州省关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治噪声污染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好施工中的环保、水保工作。
7)、为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提供强有力的设备和检测保证。
8)、工期安排上,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期,仔细分析,精心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不合理的安排造成工期延误。
、工程概况
、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编制范围为:改建黔桂铁路xx段公路桥,其起止里程为:GDK0+~GDK0+,中心里程为GDK0+192 (=D1K384+166),,2个桥台,预制箱梁、架设及桥面系附属。
、地形、地质
本桥受铁路净高控制设计,跨设计线及预留Ⅱ线,与桥下铁路正交,施工点地形起伏不大,桥台位置上覆稍许黏土,基岩主要为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弱风化。
、施工点的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钢筋加工房、木工房以及职工住房均安排在GDK0+260处的临时租房内,制梁场地及大堆料场及水泥库房设置在GDK0+260处的临设中。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中铁某局集团黔桂铁路工程指挥部部部


施工技术室
材料室
计划财务室
综合室
安全质量室
试验室
测量组













中铁某局黔桂铁路作业队
队长:
副队长:

总工: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工程概况
该桥为既有线铁路上跨新建公路立交桥,新建公路桥中心里程为GK0+192(=D1K384+166), 其起讫里程为GK0+~GK0+,, 2个桥台。路幅组成为:++,;本桥与桥下铁路正交。桥上部结构采用20m预应力空心板梁,下部为U型桥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0#、1#桥台处各设置一道CD-40型伸缩缝,0#台及1#台后设8m长的台后搭板,支座采用GJZ200×250×28mm矩形板式橡胶支座,全桥位于纵坡为0%的直线上。
(2)主要工程数量(见工程数量表)
2、工期计划
该公路桥采用平行兼流水作业,计划于2006年10月15日开工,2006年12月25日完工,总工期共计70天。
、施工进度图:(见附图)
、各种资源计划
、劳动力计划(见劳动力动态分布图)
、材料供应计划(见材料计划表):
50
材料计划供应表
序号
时间
材料名称
单位
06年
10月
06年
11月
06年
12月
1
钢材
t



2
木材
m3
3
水泥
t
387
4
碎石
m3
783
5

m3
1381
6
片石
m3
778
423
7
炸药
kg
500
3、施工准备工作
1)、编制施工方案,上报批准后,迁改施工段范围内的地下地上各种管线。
2)、台位放线放样、高程测量。
3)、各种周转材料、机械设备进场。

改建铁路黔桂线扩能工程站前某标段公跨铁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494 KB
  • 时间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