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大讲堂·师生共语
——钱学森之问活方案
,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著名物理学家和火箭专家。汉族,浙江杭州人,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同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回顾钱老的一生,处处展现了一位科学家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严谨学风。虽然钱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永存的。
指导思想:要学习钱学森先生心系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要学习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科学精神,在教育工作中更加尊重教育规律、更加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活动时间:2009年12月16日
活动地点:体育中心302
活动方式:讲座
活动对象:09、08级学生
活动内容:由我院姚文俊院长为大家讲解何为“钱学森之问”,对我们大学生学习及今后走上社会的影响,如何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体育学院学生会
团总支
2009-12-16
行知大讲堂·师生共语
——钱学森之问活动图片
行知大讲堂·师生共语
——钱学森之问活动总结
“钱学森之问”在中华大地上引起了巨大反响,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与科学家,我们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除了要反思国家和社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之外,还该问一问自己,我们能向钱学森学习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钱学森之问”。教育是钱学森最后的心结。
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钱先生平和安详地离去了,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但人们更愿意把老人关于教育的话看成他的遗愿,并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的这个学生话题使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深思着、探索着,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校长、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近几年来,各高
行知大讲堂活动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