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1914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
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①时间:1921年3月
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4年列宁逝世。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①时间:1928——1937年
②领导人:斯大林
③主要成就: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时间:1936年
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的“新秩序”: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1月,参加会议的国家有27个
主宰和会的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
结果:1919年6月签定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和约》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影响: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国际联盟:成立时间:1920年1月,主要控制者:英、法。
华盛顿会议:时间:1921年到1922年
目的:调整帝洋地区的矛盾,主要是日、美矛盾。
主要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它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确立了帝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第4课:经济大危机
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时间:
世界历史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