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油安全操作规程
1 安全操作规程
认真学习本岗位《操作手册》,操作技术熟练是防止事故的首要条件。
工作前必须详细检查好本岗位上使用的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隐患立即处理,不得带病运转。
工作前必须按规定佩带好劳动保护用品。
工作中注意安全,多人共同作业时,必须有一人指挥,统一命令,互相协助,避免危险。
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准在上班前和工作中喝酒,也不准在工作中打盹、睡觉。禁止在工作中打闹,开玩笑、闲聊,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浸出工段生产时,严禁带电打开一切防爆电气设备及更换灯管、灯泡等。
溶剂、混合油冷凝回收系统的所有设备、管件、阀门等不得随意打开或取样。
输送溶剂、混合油的泵类,密封填料既不能配太紧,也不能配太松,以防摩擦起火或渗漏溶剂。
浸出间、溶剂库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密封、接地、接线的完好情况。
浸出车间生产时,遇到下列情况必须立即停车处理:水源不足或中断;溶剂、混合油泄漏或溶剂气体浓度超标;主要测量仪表、控制仪表失灵;电气设备发生火花;机械设备摩擦生热超过85℃或发生火花;浸出设备局部发生火花、燃烧或溶剂气体爆炸。
浸出间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铜制的或其他非铁制的。浸出间的工具箱、工具柜不能用铁质的。
检修中使用的照明灯、手电筒必须是防爆型的,照明灯必须带金属护罩。
机器运行中,禁止隔着机械转动部分传递或拿取工具和物品;禁止用手摸、脚蹬开动或停止的机器飞轮、皮带等处。
禁止在机器危险的转动部分进行注油、擦抹、清扫和修理等工作,此项工作必须待机器完全停止后进行。
,必须安上防护装置,并不准任意拆除不用。
未经领导批准,不准将自己的工作转交他人或擅自脱离工作岗位。
禁止将防火用具当生产工具使用,要养成使用、保护用具和爱护用具的良好习惯,并要定期加以检验。
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准备好消防设施,组织好消防队伍,做引爆试验合格后,按批准程序开动用明火证,批准后,方可动用明火。
每天工作区要清扫,养成爱护机材和卫生清洁的良好习惯。
2 技术操作规程
设备(见浸出工段设备表)
工艺流程(见浸出工段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简述
四工段制成的颗粒DDGS经平板烘干机调温,输送到浸出工段的浸出器,新鲜溶剂与DDGS以逆流的方式充分接触,在此形成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经历一定的时间浸出→沥干→浸出→沥干……浸出→沥干。浸出后的湿粕DDGS经DT型蒸脱机,脱溶烘干后,粕中残溶降至700ppm以下,即引爆试验合格后降温至40℃以下,成为粉状DDGS在投料间包装运至仓储部成品饲料库。浸出混合油经浸出器帐篷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混合油沉降罐,混合油的粕末在进一步沉降。由泵打入自清过滤器,再次分离后,混合油与来自DT型蒸脱机的二次蒸汽进行热交换,预热后进入混合油高位罐,罐底部通入盐水,进一步除去粕末,随后,混合油进入第一长管蒸发器,当油出口温度达85
℃,浓度达60%进入第二长管蒸发器,在混合油出口温度达95℃,浓度达95%以上,最后混合油进入层碟式气提塔,脱出残留的溶剂,出口温度为110--115℃,%,制得的毛油经计量后泵入炼油工段。
一蒸、二蒸出来的溶剂蒸汽被分别引入列管冷凝器,冷凝后的溶剂直接进入综合溶剂分水循环库的溶剂部分,从汽提塔出来的溶剂、水的混合蒸汽和DT蒸脱机出来的混合蒸汽以及由蒸煮罐出来的混合蒸汽被分别引入列管冷凝器冷凝,冷凝液进入分水循环库,分离出溶剂中的水后,溶剂循环使用。由浸出器顶部溢出的气体,进入浸出器的冷凝器,冷凝液直接进入溶剂部分,自由气体进入最后冷凝器,其他所有设备的自由气体管也汇集于此,冷凝液进入分水部分,最后的自由气体通过溶剂气体冷冻回收器后排至室外,从溶剂循环库排出的废水送至蒸煮罐内蒸煮后排至水封池处理。
(1E01、1E05、1E07)
打开机座排料门,清理机内杂物。
用人力盘动滚筒一周,检查并拧紧皮带螺栓、料斗螺栓。
空载试车2小时,应注意调整料斗的松紧程度,消除跑偏、擦边现象。
载负荷试车2小时,应注意调整料斗的松紧程度,消除跑偏、擦边现象,对于安装密封不严密的,跑灰的地方用腻子腻上。
,如紧固件、传动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等。
。
a不定期的操纵下箱张紧装置,张紧皮带;
b
玉米油安全操作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