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工湖水质净化
前言
随着居住环境质量的日益提高,学校对优美的教学环境的强烈关注。人工湖的水体只有清澈透明、波光粼粼、赏心悦目才能使学校环境达到人文、绿色、环保的目的。这个标准,是人工湖水景水处理领域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再不能保持“只要水质过得去就行了”的观点,因为一旦日积月累,水质污染成为现实,则不仅会前功尽弃,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重新治理。
一、建设单位概况
大小:处理水域面积约11000平方米
容量:,,平均水深
,容量约11000立方米左右。
气候: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
℃,最低极端气温零下5℃左右,年平均降
水量为960mm,年平均蒸发量为879mm。
平均最大日降水量50mm。
生态人工湖总平面图
二、设计依据、范围
设计依据: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J14-1987)
2、《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3、《景观设计规范》
4、《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92)
三、设计规模及处理程度
设计规模:
湖水量约为11000立方米,无降雨的情况下,每9天循环一个周期,日处理循环水量约为1200m3/d ,分两路分支,每个分支的日流动水量约为600m3,以每天运行20小时设计30m3/h。
,日处理雨水量约为3700立方米(平均最大降雨时)。
处理水质标准:
设计生态人工湖水水质应符合《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 12941-91),C类标准。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 12941-91),C类标准
-
色度≤25度
嗅无明显异嗅
高锰酸盐指数≤10mg/L
溶解氧≥3mg/L
BOD5≤8mg/L
TP≤
NH3-N≤
1、湖水的净化:
a、有汇入水源和流出水的湖泊自净与河水的自净相同。
b、无汇入水源和流出水,但有地下潜流,此类湖水和地下潜水不断地交换,水质达到自然的生态平衡。
c、既无汇入和流出的河流,又无地下水的交换的湖泊,如粘土湖底、各种人工防渗层的湖底,这种湖就是死湖。
对河湖的水处理,当前国际上的四类作法是:
a、曝气法;b、过滤法;c、细菌法;d、生物法。
四、水质工艺净化设计
四、水质工艺净化设计
2、工艺的介绍
目前人工湖、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主要有有:
物理方式(引水换水方式、循环过滤的方式)
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微生物方法(投加微生物)
EWT生态水处理(植物、动物、微生物)
3、工艺的对比
a、引水换水方式:通过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来降低杂质的浓度,需要更换大量的水。
b、循环过滤的方式: 设计配套的过滤砂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用水量减少,但增加了日常的电能耗费。
c、投加杀菌灭藻剂:在藻类繁殖季节,投加一些化学剂可以抑制藻类繁殖。水中必须含有微量长效杀菌因子—~。它能有效的抑制水中病菌和病毒的繁衍增长,抑制藻类和藻类孢子的增长,防止水生动植物的病变,从而健康成长。
人工湖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