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作业想到的
南浔实验小学沈玲俐
孩子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几乎每天都要跟作业打交道。不管他们是否愿意,作业与他们已经难以分离,谁都摆脱不了作业的压力。上课和批改孩子的作业也成了自己的职责。于是,因为作业引发的教育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我。孩子作业马虎了,拖拉了,甚至漏做、不做了,这足以让我们每个老师心情糟糕。
可是,有时候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也就不会那么气愤了。并不是因为我纵容他们,而是理解他们。作业剥夺了孩子们很多玩乐的时间,其实作业本身也是枯燥的,乏味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不能理解作业的意义何在。倘若是我,我想如果是一件乏味的,而且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我也不想去做,或者也不会认真去做,不是吗?
旅美学者高冈在他的书中有这样的记录:高冈将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美国小学的宽松和无所事事让他忧心忡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玩两个小时,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回家,还不带教科书。第一次让他震惊的作业题竟然是《中国的昨天与今天》,而他10岁的儿子经过几个晚上的奋战,竟然完成了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内容丰富多彩。真令人吃惊!这样一份作业让我去做,我也会觉得为难。孩子能做好,我想首先他会觉得这份作业有意义,而且他很感兴趣。
而我们孩子的作业内容,很多时候老师也无法左右。虽然,我们的配套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渐渐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可是孩子对作业孩子还是很无奈,喜欢作业的孩子不多。因为以考试量成绩的气候还没能改变,老师布置的作业趣味性还是不够。那么,只能想点心思让孩子的作业有意思一些,让他们多在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作业前,尽量给孩子们来一个“热身”练习。别像考试那样拿上来就做,用作业来难倒他们。比如在用“一边……一边……”写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说,发现孩子想到的不多。“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老是说那几个句子,是因为没拓宽孩子的思路。孩子说不出来时就可以为孩子做些铺垫。“老师来到了池塘里,看见小鱼在一边……一边……。小蝌蚪在…………”孩子一下子举起了手。老师来到了森林里,看见小白兔在一边
……一边……。鸟妈妈在……。老师来到大海边…………来到菜场上……此时孩子们有很多话要说,个个跃跃欲试,“热身”结束动笔书写,效果不错。遇到不用多讲的题目,我先让学生先看看,对作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孩子们有时会“吹牛”说:“真简单!我们会!”这时,我就说:“这么简单?多少时间能完成?10分够不够?老师想多给你们5分钟。知道为什么?”“要认真写,一次写好!”他们有这份心就真的会努力做好。有些带回家的作业,早晨不忙着讲解作业的对错。让学生回忆昨天的作业。“你记得昨天的作业的哪一题?”“你最喜欢做哪一题?”“哪一题不明白,是爸爸妈妈教的?”有时候学生会被问的哑口无言,因为他们早忘了。多问问,孩子们就会多长个心眼,对于作业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把完成任务转化为能力的培养,作业自然也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在孩子们面前请摆好拍照的姿势
沈玲俐
站在讲台上,看着这群天真的孩子,也难免回首自己的童年时光。记得弥漫着油菜花香的春天,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玩起了抓坏人的游戏。记得夏日的雨天,穿着塑料凉鞋,踩着长满青草的田埂走向学堂,在田埂的尽头,将脚上的泥水和草叶在水渠里洗掉。
由作业想到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