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论文物流管理论文
产业结构与校企合作模式匹配性研究
摘要: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形成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专业特点相符合、与物流企业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企业及高职院校的调研实践,探讨如何建立适应产业结构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关键词:产业结构校企合作匹配性
物流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其所涉及的知识层面广,要求的实践能力强。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装卸、搬运技术不断发展,大量新设备应用于物流活动,使物流业成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社会对物流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具有一定物流知识、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
1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高职人才结构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山东省产业结构与高职人才结构,我们发现:受传统工业的影响,山东物流业的发展侧重于采购、仓储、公路和铁路运输。鉴于此,山东省物流企业招聘的物流岗位以采购运输仓储类居多,这些岗位看重的是物流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但具备操作能力强、物流知识丰富的人才严重缺乏。我省许多物流管理人员半路出家,缺乏相关物流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这种现象已经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除了总量上的缺乏,还存在结构性差异,从人才层次上看,物流行业严重缺乏操作层面人才。从调查数据来看,负责具体事宜操作的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只占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的46%。而当前高职院校及有关行业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偏重于理论教学,从而导致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随着物流功能的不断扩大,物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提高,对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使物流人员知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就现状看,物流教育面临如此情况: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少则两三年,多则四年。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决定了基于当前市场调查的物流人才需求信息在几年后会发生很大变化,在物流服务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时代,蛛网效应使过去的供给与现在的需求由于时间间物流人才结构和数量的矛盾——供需不对称的可能性几乎不可避免,通俗的讲就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2 产业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供给的调研
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企业不仅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操作型和技能型的高职人才,他们是物流企业各环节的执行人员,担当着物流一线工作的实务操作。由此看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层次化和多样化特点,为了了解山东省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高职院校人才供给情况,我们到多家物流公司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基于现代物流的运行模式,物流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强的操作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他们不仅需要大量熟练的操作工,还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人才。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其职业定位是一个岗位群,而不是单一的对应岗位。
产业需求
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两个端点:一是需要能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规划、流程重组等高端物流人才;二是需要具有一定物流知识、踏实能干、吃苦耐劳的基层物流操作人才。基于目前人才结构的现状,物流企业对物流操作人才的需
物流企业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DOC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