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邓稼先
杨振宁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杨振宁和邓稼先在芝加哥大学
√元勋(xūn)
√宰割(zǎi)
√筹划(chóu)
√彷徨(páng)(huáng)
√仰慕
√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rú)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ū)(cuì)
√曛(xūn)
√铤(tǐng)
燕然勒功(lè) 萦带(yíng)
立大功的人。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想办法,定计划。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敬仰思慕。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非常感动。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
自己的才能。
形容人人皆知。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
的一切,到死为止。
昏黄。平沙:平旷的沙漠。这里指旷野。
疾走。纠纷:交错在一起。
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美国,普渡大学)
(1986年,直肠癌)
(奥本海默)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阅读测试:
(古罗布泊)
作者是怎样写邓稼先的?
杨振宁用了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部分:
把邓稼先放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来写。
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第二部分:
直接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以及作为“两弹之父”的巨大贡献。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chanrgzhouh
  • 文件大小241 KB
  • 时间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