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地理环境
游览路径与方式一----主轴式
游览路径与方式二----自由叙事式
设计创作原则
创造新的纪念园的设计模式
构园格局
交通组织
园区管理与维护
景观材料
景观设计分区说明
说明总结
青海省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地理环境
原子城纪念园位于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其中主体建筑-原子城纪念馆,建筑用地约1公顷,。
纪念园所在的原221厂旧址,是美丽丰饶的金银滩草原,如今草原中还散布有已成为历史建筑的试验场。1995年,研制基地全面退役,基地环境整治已完全达到安全标准,牧民重新回到草原建设、生活。
原子城纪念园所在场地地貌单元属山间盆地,地势北高南低,。
纪念园内,现状自然景观以野生牧草与杨树为主。原北区的青年林园,林木种植较密,是难得的林区景观。
现场高大的乔木与开阔深远的高原草地,对于庄重肃穆的纪念空间,是天然的背景映衬。因此,对原地貌特征进行提炼,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将是纪念园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
游览路径与方式一----主轴式
在进行原子城纪念园的景观设计之前,研究国内外经典的纪念园空间结构,发现设置“主轴式”的游览路径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规划布局。
“主轴式”基本是依中轴对称的空间形态,通常以长距离的轴线与大尺度的核心景观,形成高高在上的纪念氛围。
游览路径与方式二----自由叙事式
另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游览路径,是“自由叙事式”。以纪念主题串接各个空间,人们在时而开阔,时而围合的空间序列里穿行,以更近更清晰的视角体会空间的象征意义,或是亲近纪念雕塑与户外展陈。这一方式不再是板起脸孔的严肃
说教,而是将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含蓄深沉地娓娓道来。
设计创作原则
在完成对建设场地和类似实例的研究之后,我们提出了原子城纪念景园的设计创作原则。
坚持地域地区风格的设计原则。
坚持根据现状尤其是原有林貌地貌进行设计的原则。
坚持低成本维护的设计原则。
创造新的纪念园的设计模式
通过对两种游览路径特点和本项目设计创作原则的探讨和认知,结合原子城的场地条件与文化底蕴,我们提出将两种的空间布局相结合,各取所长,从而创造新的纪念园的设计模式。
原子城纪念园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从展览馆到纪念园的重要景点的空间序列,始终暗含着贯穿南北的主轴线。“596”之路的空间布局,在对现状林地充分保留的基础上,通过蜿蜒的叙事空间与起伏的地形,以及相应的空间围合与开敞的系列变化,引领游览者感受丰富变化的步行体验。
在更重要的象征意义层面:从纪念馆到和平纪念园,再至纪念碑园,严谨的中轴代表我国核事业发展一直以来伟大正确的方向;而“596”之路通向和平纪念园的空间形态,象征着对研制原子弹那段曲折的艰难岁月的记忆。
纪念碑园因其历史重要地位,是整个纪念园主轴线的有力总结。游览者在经历以自然林地为主的和平纪念园之后,瞻仰到这一历史文化建筑,纪念氛围转为深沉的历史回顾,游览路径顺之结束。
构园格局
纪念园的空间序列为三段式,由南段的纪念广场与纪念馆、中段的“596”之路与和平纪念园、北段的纪念碑园组成。
纪念馆与和平园,沿中轴对称,于两端相呼应,突
青海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