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反思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北京站校区曹春霞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2009年被正式纳入必修课列入中职德育课程以来,至今已有4年时间,在试用和推行教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题。如新教材知识体系明显弱化,理论知识过于简单通俗,教师难以掌握教材的精髓。再如,教师缺乏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纸上谈兵,停滞在经验分析阶段,缺少一定的科学性。但职业生涯规划又是引发学生对自己未来一生加以思考的一门课程,对其开启职业之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进行增减。
为了便于叙述和学生学习,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同时,为了体现职业技术学校“以就业为指导”的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增减了部分内容。
增减后的教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名称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职业与专业
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5-6课时
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理想
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认识自我
职业兴趣
7课时
职业性格
职业能力
习惯与改善
目标与措施
确定发展目标
4课时
构建发展阶梯
制定发展措施
生涯管理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5-6课时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试用期
劳动合同的解除
纠纷的解决途径
面对职场
4-5课时
职业道德
根据此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删减了教材中的第5课《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因此课需要对行业动态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及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能力,对于德育教师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删减了第十四课《科学评价职业发展》,以教师现有的水平,很难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更难谈科学评价。增加了《劳动合同法》的教学内容。为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增强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避免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触犯法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此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增减,重新编排,使教师的讲解更加顺畅,同时也避免了以往生涯规划讲解
内容过多,时间过长的弊病。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渗透职业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有天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用热点问题导入或课中穿插热点问题分析,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养成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如利用中国好声音的简短视频导入职业兴趣的培养,讲述好声音导师刘欢的成长历程。简述职业素质时插入浙江省温岭市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让学生讨论,学生都无比气愤。2012年11月2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徐砺寒在撞坏宝马后原地等待半小时并留下一条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向车主道歉,而车主备受感动也原谅了徐砺寒。让学生课堂上热议此事,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文明风采大赛为载体,让学生人人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面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是一项由教育部组织,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动员发动,由学校具体操作的制度化运转的常规德育实践活动。我校每年都全员动员,全员参与。为此,在教学计划中分三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第一部分指导如下:
格式要求:
A4纸字体:宋体4号字
图文并茂
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目录:(选写)就像一本书的目录,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