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惩戒教育个案
胡珂
开学过后,学校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自然有几个不怕死的家伙想试探我的反应,在我的“严抓严打”下,他们很快就“撤退”了,只有刘某仍“顶风做案”,公然逃课在走廊后上网玩手机,被我抓个正着,他当时还极力狡辩“为什么不能带手机?教育局有明文规定吗?”、“我在教育局有人,你们不能拿我怎么样的!”。
回想他以前的种种表现,从经常迟到、稍不顺心就逃课,到习惯性的逃课、缺课,再到公然反抗老师、偏要带手机进学校……我发觉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和任性,其心理和人格已扭曲为成人式的狡辩和习惯性的蔑视、反抗权威了。这种心理和个性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他的父母以及他以前的班主任进行了多方面的访谈和了解:
分析
1、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娇纵型的管教方式造就了他行为上无规范、品格上崇尚
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人格。刘某家境优裕。父亲是某建材批发部老板,母亲是典型的全职家庭主妇,在家庭管教方式上父母采取典型的娇惯溺爱方式:父亲在工作上是权威,但同时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儿子的管教,因此,每当儿子出了什么问题时,父亲出于弥补心理先从自身找原因,对孩子多采取宽容态度。母亲出于对父亲各种忙碌的不满,将全副身心放到了儿子身上,对儿子以顺从接受为主,较少对儿子的行为作出要求,赋予其高度的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自由。更不会对儿子提出纪律要求,甚至主动满足儿子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懒惰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
由于从小规则意识欠缺,对自己的行为是非不清,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古某就会有多种违规行为,如在校不听课、迟到、早退、随意旷课缺课,在家顶撞母亲、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等,而且在事后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卸责任。同时,这种行为上的不规范往往与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紧密相连。古某平时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易把过错推给别人,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内心感受,要别人顺从他、满足他。习惯性的行为处理模式延续到家庭以外,如学校时,他自然会对老师的要求不习惯而抵制、反抗,在过早的成人化影响下,最终演变反权威、利用各种机会逼迫对方(权威)让步。这种小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则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
2、片面的家校教育助长了不良人格的形成。但显然,他没有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此后的他越来越不把学校纪律当一回事,也越来越让老师头疼:经常性的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课在课堂睡觉、随意请病假、拒绝做承担任何班级责任:不扫地、不做卫生、不做值日、甚至不参加任何的班级活动……其间,我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校之间合力转化其不良习惯。但,由于娇纵型管教方式积习过重,加上父母关系的不太和谐,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权威,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事实上未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因而降低了教育效果。相反,
刘某在每次与“权威”(学校)较量的过程中,发现最终学校还是耐他不何,父母最终还是会屈服于他的反抗任性之下,因此,你禁止、我反抗;你请家长、我照样便成了他与人相处的模式,“天生反骨”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片面的家校教育中“茁壮”壮大。
措施
1、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在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关键作用。对刘某,学校曾经尝试与
学生惩戒教育个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