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ESC房颤指南更新
陈信光
遵循指南,给每一个病人最好的保护。
陈信光
2010年ESC首次独立颁布房颤指南,时过两年,伴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2012年8月,ESC适时对指南进行了更新,主要集中在新型口服抗凝药、左心耳封堵术、药物转复、口服抗心律失常药及导管消融5大方面。
有资料表明,%-2%,%。男性高于女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卒中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5倍与3倍,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医疗、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挑战。
房颤分类
新指南延续了2010年ESC房颤分类,将房颤分为:
首诊房颤(first diagnosed AF ):指第一次心电图发现为房颤,无论持续时间或房颤相关临床状况的严重程度。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指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通常小时48h,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需要药物或者电转复终止。
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接受节律控制。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是指不考虑节律控制的房颤,患者和医生接受房颤的现状。但如果采取节律控制,则房颤需重新定义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无症状性房颤(silent AF ):通过检测偶尔发现或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被诊断。无症状性房颤可表现为上述各种类型。
-VASc 而不是CHADS2 积分系统来预测卒中风险。
危险因素
CHADS2
CHA2DS2-VASc
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
1
1
高血压(H)
1
1
年龄>75岁(A)
1
2
糖尿病(M)
1
1
卒中/TIA/血栓栓塞史(S)
2
2
血管疾病(V)
1
年龄65–74岁(A)
1
性别(女性)(Sc)
1
总分
6
9
老
新
,口服抗凝药(OAC)地位突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地位显著提升。
指南指出ASA预防卒中的作用有限,并且有潜在危害,其主要出血的发生率于OAC没有差别,尤其在老年患者。指南不再推荐卒中低危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ASA、氯吡格雷单用或联合)仅限于拒绝应用OAC的患者()
抗凝治疗推荐于全部房颤患者,除非患者卒中风险极低(如年龄小于65岁的孤立房颤,不分性别),或者合并可能的禁忌症().
对于CHA2DS2-VASc=0的患者(年龄小于65岁的孤立房颤),卒中风险低,无需抗凝治疗()
女性患者,年龄<65岁,罹患孤立房颤(CHA2DS2-VASc=1,由于性别之故),卒中风险低,无需可能治疗(IIa,B).
否
目前NOACs包括2类:直接凝血酶抑制剂(IIa)(达比加群 Dabigatran)和Xa抑制剂(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前两者已被FDA和EMA批准,后者尚未批准。
凝血过程
新抗凝药
凝血瀑布
启动
形成
凝血活酶形成
TF/VIIa
X
IX
IXa
VIIIa
Xa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阿哌沙班
(Apixaban)
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临床研究已表明NOACs预防卒中的作用不劣于华法林,且更安全、耐受性较好,颅内出血风险更低。基于此,指南提高了NOACs预防卒中的推荐级别,与华法林相同,均为IA类。指南对非瓣膜AF使用NOACs预防血栓建议如下:
因抗凝强度难以调整到目标范围(INR2-3),药物副作用或无法接受INR监测,导致无法使用Vitk拮抗剂时,推荐采用NOACs(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阿哌沙班)(IB).
基于净临床收益,而非采用调整VitK拮抗剂剂量(INR2-3)时,可考虑应用任意一种NOACs.(IIa,A).
当使用达比加群时,对于多数患者,推荐使用150mg,Bid,而非110mg,(>=80岁)、合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维拉帕米)、出血风险大(HAS-BLED>=3)、r:30-49ml/min).(IIa,B).
当使用利伐沙班时,对于多数患者,推荐使用20mg,Qd而非15mg,Qd,后者推荐于高度出血风险( HAS-BLED>=3 ),r:30-49ml/min).(IIa,C).
不论采用何种NOACs,推荐对肾功能定期监测。(IIa,B).
r<30ml/min).(III,A).
2011版语文新课标PPT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