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主要更新
术语
标准化国际化
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预防
HBeAg阴性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2014年中国CDC报告,1-4岁、5-14和15-%、%和4。38%(推荐意见1-4)
自然史、病理和发病机制
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NTCP)是HBV感染所需的细胞膜受体
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
cccDNA:HBsAg消失后,仍可在肝脏检测到
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年发生率:3%-5%
失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14-35%
基线抗HBc抗体定量预测治疗疗效
血清HBsAg定量预测疾病进展、疗效及预后
无创诊断技术
2015年版中国乙肝防治指南主要更新和推荐意见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2015年版中国乙肝防治指南主要更新和推荐意见
主要更新
治疗原则、适应证
临床治愈概念(特定人群)
治疗药物和方案选择以及检测
明确一线治疗干扰素(普通和长效)、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推荐意见5-11)
特殊人群管理
植根临床、服务临床、针对热点问题篇幅大幅度增加、如母婴传播和小儿治疗(推荐意见12-22)
待解决问题
特别强调解决中国实际临床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流行病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年第3卷第1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主要内容
实验室检查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实验室检查
2010年版
2015年版
HBV血清学检查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HBeAg阳性CHB患者中,基线抗-HBc定量对Peg-IFN和NAs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
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查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
生物化学检查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甲胎蛋白、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借助其动态观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总胆汁酸、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与AFP互为补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年第3卷第1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此外,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2015乙肝指南解读(参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