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课标
第一部分对使用新教材情况的调查
第五部分测试
第二部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概况与简读
第三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修改稿)
第四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修改稿)解读与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对使用新教材情况的调查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三、研究的设计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五、相关建议
研究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教材的各个方面是否满意?满意程度如何?
2、初中数学教师对新教材中各个栏目的使用情况如何?
3、不同类别的初中学数学教师(如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教学经验、学生水平不同的学校的教师等)在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上是否有所不同?
4、初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新教材的依赖程度如何?
5、初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有什么好的建议?
研究的意义在于
1、原来我们所能得到的相关的研究及其成果几乎全部来自其他国家,本研究将会获得区域内中国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信息。
2、本研究将为我国数学新教材的开发者提供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并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数学新教材提供参照依据,进而促进课程与教材的进一步完善。
3、本研究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者、政策制订者及中学数学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的设计
1、总体、样本的确定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无论是重点校的老师还是普通校的老师都回答很好或一般。
2. 初中数学教师对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的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
,大部分教师回答“您在上课时使用的例题有多少选自该教材?”问题时,选项为几乎所有。
五、相关建议
(一)加强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1、配套的教具不足,无法充分体现课本的要求。
2、例题少,类型少;有些章节习题量少,在教学中达不到理解、巩固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上第五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例题少;七年级下第八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11页只有例题没有课后练习。练的少了,造成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较低。
3、课后练习少,教材要求低,课外要求高。如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材可以适当地增加练习,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较高层次的习题。”
4、教材的习题难易程度要求低,但现在考试题难易程度要求高所以教材的例题、习题等内容的安排应适当过渡。
(二)调整部分内容,力求教材更富操作性。
1、知识点太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象老教材那样形成知识网络,而且有时每课的时间不够。
2、内容在编排上过于零散,在实际教学时,不太容易掌握“螺旋式上升”的尺度,不知该如何进行。
3、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被打破了,在这里知识“螺旋式上升”似乎不切实际,个人认为人教版(老教材)有关体系安排值得借鉴”。
4、知识的连贯顺序不好,例如:讲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应该先讲整式的加减。
5、有的例题示范不好,不利于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例如七年级下第七章88页例2,文字说理太长,不易操作。(类似上述的建议具不完全统计有50人次左右。)
6、数学活动课有的内容与本章内容联系不大,有的要求学生完成的内容量大。
7、课题学习的内容不知道怎么讲,有的课题学习不好操作。(类似上述的建议具不完全统计有20人次左右。)
2、给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一)教学设备应该跟上课改的步伐。
(二)考试与评价系统应该尽快跟上。
准确把握新课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