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及演唱处理
【摘要】在浩瀚的中国民族声乐的海洋中,艺术歌曲《枫桥夜泊》被誉为是“新时期艺术歌曲的里程碑”。本文通过对黎英海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尽管她只是精致短小的古诗词歌曲,但她内涵深邃,意境悠远,创作手法新颖,有着独特的神韵。想要情真意切,恰如其分的演唱诠释好这首作品,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歌唱技巧意外,还要充分理解这首歌曲词和曲的意境,及其妙处所在。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艺术特点演唱
目录
引言 1
一、《枫桥夜泊》概述 1
二、艺术特点 2
(一)旋律特点 2
(二)伴奏特点 3
(三)和声特点 5
三、演唱处理 6
(一)意境的把握 6
(二)气息的控制 6
(三)咬字吐字 7
(四)润腔的运用 7
结论 7
致谢词 8
参考文献..................................................................9
引言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众多艺术歌曲的一种类型,它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也是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流传千古的名作。诗歌是作者远离家乡赶考归来时所写,由于考试落第,背井离乡,而使得心情愁闷交加。诗人从诗词和细小的景色入手,通过描写半夜传来钟声,引发满怀愁绪。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纷繁的人世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画面。黎英海先生根据这个流传千古的名作创作出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问世。本文以黎英海先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来探索中国诗词艺术歌曲。通过这次研究可以与学者们共同的学习和交流。
一、《枫桥夜泊》概述
“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强。作者写所见的月落,所闻的乌啼,所感的秋霜,来表达出作者愁寂的心情!“月落乌啼霜满天”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的深夜,季节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尔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使得这个秋夜更加的寂静和羁旅者身处清寥感受之中。月落、乌啼、秋霜漫天,这是他对远处景物的感受,而江枫和渔火,则是他对近处景观的观察。时间的差异过程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第三、四句远处寺庙一声钟声划破了夜空的沉静,随着余音的扩散,钟声被江边孤舟里的作者所听到,寂静的夜钟声使人猛然一惊,倍感这秋夜无尽的深沉和孤寂。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江南水乡的美景吸引了这位怀有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诗词特别重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韵深夜,有许多的古诗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是流传已久的名人诗词佳作,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一种再现性创造。实际上,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这类作品的内容隐含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用音乐艺术表现古代诗词的意韵,艺术歌曲最为适宜。
二、艺术特点
(一)旋律特点
为了体现古典的特点,作曲家对旋律进行了十分精细的雕琢。《枫桥夜泊》的旋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富有韵味的词曲结合特点
由于古代诗人写的古诗大部分都是伴随着浓厚的方言因素在里面,所以当新时代作曲家在谱曲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字与音的协调。由于现在很多艺术歌曲都是用普通话来唱,为了不失去古诗原有的味道,作曲家在谱曲时会在上面加一些独特的东西上去。作曲家在《枫桥夜泊》中慎重的考虑了方言与音乐的关系。在用普通话的基础上,对重音和长音上做了特别的处理,加重了重音和充分运用了长音的效果,每一句都走得那么的巧妙自然,更能够充分的体现了地域特色的问题。在全曲旋律悠缓流淌的过程中,每一句的末尾都有一个模仿吴语落音的迅速下行的旋律,之后在低音上持续,以此营造出独特的效果,散发出江南气息,给人意犹未尽的幻想。
2、极富特色的节奏特点
《枫桥夜泊》整首曲子节奏主要以松散和自由为主。让人感觉就像一流溪水静静的流淌到我们的心田一般,让钢琴的优美展露无疑。此曲的节奏尽可能的遵循了原诗词固有的节奏特点。原古诗词一般的吟诵节奏划分是:月落/乌啼/霜满天。而作曲家考虑了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所见、所听和
所感,所以才用了更加有特色的节奏划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作者结合了特色的旋律处理,在“霜”字出现的时候是全部最高的音达到F,以充分的展示诗人当时的心境。在到“天”字时,旋律的走向比较快,因此更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
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及演唱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