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2、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3、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整体感知课文,读准字音;
3、了解“记”这种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王安石的两首诗《梅花》《泊船瓜洲》(见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者
先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补充介绍(配以多媒体课件),并引出课题(板书) 。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
“王文公”。
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他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
我们今天学。
三、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四、朗读感知
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1、庐冢
2、盖音谬也
3、窈然
4、咎
5、无物以相之
6、何可胜道
7、王回深父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五、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作者一行游山一共几人?(五人)
②“游褒禅山记”,那么这篇文章中有关于记游的部分,集中在文中哪些段?(1、2节)
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节)
④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
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见多媒体课件)
结构——
一(1-2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8-05-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