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学习重点
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
用法。
②疏通文意,体会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英雄气概。
③学习本文用词精当,塑造人物简练传神的特点。
《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载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240年的部分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人物形象塑造上,描写了一系列的“士”的形象。
2语言艺术上,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3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
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增强文章气势,长于铺张渲染。
《战国策》简介
•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背景简介:
秦始皇
秦孝公的第六世孙。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荆轲前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四大刺客
专
诸
聂
政
荆
轲
要
离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荆轲刺秦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