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凡是社会大变动时期都是容易产生新问题,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比我还提高得更多,我就心里不舒服。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说有多少大的什么事,就是心理失衡,就导致行为失衡。这种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必然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引起新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都属人民内部的矛盾,它不是敌我矛盾,如果是敌我矛盾,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事,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缓解。解什么?解其心中的那个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必须用心平等对待,真诚沟通,求取心的平衡,方能解结,方能让心回到平衡的家,获得安全感。如同一社区中不同的社会利益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需求,而且差异很大。这种社会需求,也会引起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和谐现象,如果不加引导,任其自然发展,其结果也必然影响这个社会的和谐。因而要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利益多样化的客观现实性,正确面对社会利益多样化现象,使属于各个阶层的人们相互沟通,找到他们的利益共同点,从而疏导人们的心理压力,缓解人们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达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目的。
开展“四群教育”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大局意识,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而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学曾说:“我个人凡事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问同志们,问老百姓。”年轻干部更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成为学习的实践者,自觉主动的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参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深入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桥头堡战略”,在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和新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分化,更多的利益诱惑,更高的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年轻干部一是要坚持学习。即学习党的一系列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经济、社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中干,干中积累、提升,从而把握实际,掌握规律,理清思绪,增强助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本领。二是要拓宽知识面。从事基层工作,不仅要求我们是某方面的专家,还要是其他领域的杂家,只有广泛涉猎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在处理面对各种复杂事务时才会得心应手。三是要增强组织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没有综合协调能力,有没有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能不能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做群众工作等等,这些都关乎着基层的和谐,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最终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李源潮同志在山东沂蒙老区调研创先争优时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各级干部、党员要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更多的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意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
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