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组员:
杨跃任荣赵凌怡陶玲
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也即“五山石刻”,它们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 座,阻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
传说中北山石刻的创始人
北山山门
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数珠观音”、“日明观音”都显示出古代工匠相当高超的技艺;
北山白塔
北山白塔
宝顶山
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包括以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二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大足石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