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赏析论文黄梅戏鉴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桐城人浅谈黄梅戏
摘要: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调。关于黄梅戏的起源地一直都在争论不修,目前百度给的资料是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作为祖籍是安庆市桐城市人的我,浅谈下黄梅戏。
关键字:黄梅戏安徽严凤英发展
正文:
这学期上了这门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学到了很多,也有了这个契机谈下家乡的黄梅戏,对于黄梅戏到底是起源哪里的这个话题,早已经争论了很久,湖北和安徽的戏曲爱好者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作为严凤英的同乡人,我是从小对黄梅戏也有自己的一番情缘。
人们只要提到黄梅戏,就会不自觉的哼唱起《天仙配》,一代宗师严凤英就是七仙女的演唱者。在查阅严凤英的资料时,得知严凤英只是她的艺名。大师曾四易其名,每一个名字的启用,都体现了她苦难的童年和坎坷不平的从艺生涯。严凤英的父亲大名叫严德厚,小名叫严思明,母亲丁小妹。她1930年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出生于安庆市韦家巷联升客栈家中。原籍在安徽省桐城县罗家岭严陈庄。按严族派系,她为鸿字派,出生时开饭店的祖父严启纯(时60岁)给她取名严鸿六。
大约3、4岁时,祖父苦心经营的联升客栈破产,她随祖父、母回到桐城县罗家岭老家。1937年春,祖父送她到附近遥观嘴读私塾。老师金东甲,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学究,见私塾边的大龙山秀色如黛,因此,给她取学名黛峰。可是,村里的乡亲们仍叫她小鸿六。读了两、三年私塾,因家贫失学。就随小兄弟、姐妹们在山上放牛、打猪草、学唱山歌小调,跟村里嫂嫂、姐姐们驮米卖。
1942年,她偷偷地从罗家岭白铁匠严云高学戏。为了逃避祠堂族长的迫害,学了一段时间的戏,就没有回家,开始浪迹江湖,寻师访友,下海搭班。先后向陈积善、张守宽、丁永泉、严松柏、郑绍周等名师“挂刀”(即拜师),跟随他们学戏、唱戏。1944年随陈积善戏班,在桐城县横岗集,反串黄梅戏传统折子戏《西楼会》中的洪连保。班上同仁认为,用小鸿六名字挂牌太俗气,“不正视听”,陈积善给她改名筱鸿绿,用此名挂牌唱了一年多。
严凤英这个名字,是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启用的。这天,戏班在安庆市清池附近的草屋剧场演出,掌笔师派她演唱黄梅戏《吕洞宾戏牡丹》,这是她在安庆首次演出的黄梅戏传统剧目。前台老板王老九对班主檀雪华说,用严鸿六这个名字挂牌不响亮,要给她起个艺名为好,班主檀雪华和全体同仁都同意王老板的意见,经过大家的议论,师兄张云风说:“艺名就叫严凤英怎么样?”鸿六当即表示同意,戏班同仁也都非常赞同,王老板即让掌笔师写了:“本院特聘严凤英小姐主演《吕洞宾戏牡丹》……”从此,严凤英这个名字,伴随她走完了风雪梨园之路。
今仍为千古咏唱的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活力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最灿烂的历史文化杰作。中国戏曲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体现了炎黄子孙的美学追求。经过历代多个时期编演,通过舞台实践而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智慧,饱含着历代艺人的辛酸,反映了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把它发掘整理、汇集成书、留传后世、古为今用,是历代剧作家和民间艺人,以及当代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音乐赏析论文黄梅戏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