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贵州省利用2008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防治地氟病
项目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下称地氟病)流行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省地氟病的流行,巩固防治成果,保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国家《2008年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2008年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规划(2004—2010年)》,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管理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2008年度中央转移支付地氟病防治项目的顺利完成,各项目市(州、地)、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按照本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一)省和执行项目的市(州、地)、县、乡政府要建立和巩固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教育、宣传、发改委、农业、扶贫、民政、经贸局、乡镇企业局、物价、质监、工商、审计、监察、政府目标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氟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检查督促项目工作。
(二)各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项目工作。
(三)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地病办),地病办设在省、项目市(州、地)、县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地病办设在乡(镇)政府,地病办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和协调工作。
二、各级职责。
(一)省地病办,负责统筹、协调全省项目的实施,组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项目工作的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负责全省健教材料的制作、项目资料的管理及上报。
(二)市(州、地)地病办,负责组织所辖县(市、区)开展项目工作,对项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负责当地项目县(市、区)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管理及上报工作。
(三)县(市、区)地病办,负责组织本地项目的实施,参照省级方案制定本级的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基线调查合理制定改良炉灶的计划、规格及数量,组织实施健教干预和炉灶改良工作,负责本县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核查、管理及上报工作。
(四)乡(镇)地病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及质量控制。
(五)卫生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测评估。
(六)发展改革、财政、宣传、广电、教育、民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广电、水利、农业、扶贫、经贸、乡企、物价、工商、质监、审计、监察、政府目标考核、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等部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规划》中确定的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三、项目目标。
(一)项目乡、村中小学校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对项目户的入户宣传覆盖率达到100%。
(二)项目乡、村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家庭户主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三)2009年在20个地氟病区县改良炉灶50万台,使我省氟病区总改炉改灶率达到 64%。
(四)以乡为单位,改良炉灶的正确使用率达到95%以上;改良炉灶户供人食用的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0%以上;改良炉灶户玉米、辣椒的食前淘洗率达到70%以上。
四、项目任务分配。
2009年在贵阳、毕节、遵义、黔西南、六盘水、安顺、黔南7个市(州、地)的20个县(市、区)氟病区改良炉灶50万户,经征求各项目市(州、地)人民政府的意见后,在毕节地区安排25万户(毕节市5万户、、大方县4万户、赫章县4万户、纳雍县4万户、、);(、晴隆县2万户、普安县2万户);(、六枝特区2万户、钟山区2万户);遵义市安排5万户(、、习水县1万户);(关岭县3万户、);(、修文县1万户);()。
五、项目实施原则。
我省2009年地氟病防治项目按照以下原则及要求组织实施:
政府改良炉灶补助资金施行货币直补
政府不招标采购炉灶及其配件,而由县地病办制定炉灶及其配件的基本技术参数,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炉灶生产企业按照技术参数的要求生产炉灶及配件,提供给项目户自行选择购买,经乡(镇)地病办组织验收合格后,由财政部门依据验收合格名单兑现政府补助的炉灶改良资金。
(二)政府改良炉灶补助经费实行分类补助
1、依据病区冬季取暖铁炉拥有情况,将回风铁炉拥有率较低的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列为一类病区,原则上对农户既改炉又改灶(双改),政府按照“双改”的需求补助炉灶改良经费;将回风铁炉拥有率较高的
贵州省利用2008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防治地氟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