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历史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钦明(林尧公)率家人东渡来台,先在淡水落脚,旋移居林口庄,克勤克俭,置有田园宅地。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于经商,在艋舺开设「荣泰行」,经营船头行和杂货店,从事进出口贸易,生意十分兴隆。
在累积财富后,于现今四维路141号盖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于乾隆四十八至五十年(公元1783-1785年),道光二至三年(公元1822-1823年)其余左右护龙等也陆续完工。
林回公为纪念家乡,饮水思源,遂将宅第定名为「安泰厝」;系取自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荣泰行的「泰」。是台北市现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迁建始末
林安泰古厝距今约有二百多年,是一栋非常精致的二进五间起四合院古宅方位坐北朝南,民国六十七年因未被列入古迹且正好位于敦化南路拓宽用地的范围内,在当时以都市计划为优先考虑的前提下,林安泰古厝遂遭到拆除的命运。幸而在专家学者的建议和奔走下成立迁建计划,依照计划拆除时先拆装饰及附属物,再拆隔间,最后由屋顶向下拆。
古厝的一砖一石一木,经丈量记录、分类、编号,绘制成蓝图,做为日后施工时的依据。历经五个月,拆卸和整理的工作完成,但是迁建的地点却迟迟无法定案,所有建材在往后六年内辗转暂放安和路及和平西路之仓库及高架桥下,直到迁建地点确定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并在古厝拆除七年后,由台北市工务局新建工程处负责在新生公园后门靠近滨江街处着手进行重建作业。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正式完工,并由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负责管理维护,民国七十六年六月十七日正式对外开放,复于民国八十九年五月规划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
林安泰古厝-PeacefulMind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