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背后的冷思考学生工作处:王磊娟
金秋时节,我校喜获“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的授牌。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给“珠海电大”这一金字招牌再次镀上鲜亮的一笔。这份辉煌的成绩,源于几代珠海电大人攻坚破难,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决心。正是这份珍贵的拼搏精神,使得全体教职员工在通往光明却荆棘满目的道路上步伐更为坚定而执着。珠海电大,如身处时代巅峰的骄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近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新颖的办学思路和领先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全国电大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的落户,更是使“珠海电大”扬名在外。各类褒奖和美誉见诸报端,参观学习的队伍络绎不绝,一时之间,珠海电大可谓是星光璀璨,令人瞩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成绩虽然显赫,但毕竟已成过去式,如果停留在光环笼罩下驻足不前,势必将丧失探索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抛却荣耀,冷静下来审视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率,不难发现仍然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发展方式还是粗放的;我们的发展步伐是快速的,但发展成效还是缓慢的;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先进的,但内涵建设还是相对滞后。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兼顾好我们的发展速度、质量,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努力实现学校“后创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校已具备开展内涵建设的基本条件。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并稳步推进呢?我认为,关键就是要从薄弱环节下手,追根溯源,合理定位,因地制宜、积极尝试内涵建设的新途径,进而全方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拙见:
一、专业扩大化。近几年,学校在招生方面做得可圈可点,生源有保障,且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但与此火热的生源不相协调的是所开设专业的单一性。办学数年,新增专业寥寥。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英语、会计、计算机网络、法学是每期招生的热门,生源一直较为稳定。但在市场经济大潮风云变幻的当今,众多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纵观我校诸多专业,仍停留在原始规模,新增专业较少,未能适应和顺应市场供求变化。
常时间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总会或多或少地听到这样那样的感叹声:如果学校能多开一些专业供我们选择该有多好!但最后,因专业选择受到局限,导致生源外流;或因找不到最满意的专业,而转向另一专业。没有兴趣做指导,更缺少学习的恒心,所以另一专业学得并不精通,上课缺勤、考试不合格等现象屡屡皆是。为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人才,学校应根据市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这方面,学校已前瞻性地在省内率先开办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社会工作等新兴专业,而且在聘请专业教师等方面也做足了功夫。此举赢得了物流、物业、社工等从业人士的热烈欢迎。但整体来说,新兴专业的普及率并不广,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国际经济贸易等目前市场上红火的专业还处于空白阶段,专业调控性还有待加强。我们应当依托优势,不断培育、孵化新的“闪光点”,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专业特色,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满意为目标,以教师满意为目标,以社会满意为目标”的共同目标。
另外,作为一种理念,它还必须上升为全校教职工的一种共同价值取向,具体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中,真正统领学校日常工作,成为既能远谋,又解近忧;既可务实,又讲传承的治校方略。
二、教师专业化。“学为人师、德为世范”,在学校内涵建设中,教师这一
光环背后的冷思考 下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