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鲁教版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
丛义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鲁教版)
地球环境由大气、水、生物以及
地壳、地幔、地核等六大圈层组成。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
地核
地幔
地壳
第一课时
思考: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2、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地壳
莫霍面
地幔
地核
古登堡面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答案:1、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思考、探究: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改进钻探技术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2、圈层的划分: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概念
划分
厚度
物质组成
物质状态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内核
外核
大陆地壳:平均为33km 大洋地壳:约为5~8km 平均约17km
上地幔:地壳至地下1000km 下地幔:地下1000-2900km深处
外核:地下2900km-5000km深处
内核:5000km以下
上层:花岗岩为主,硅铝层
下层:玄武岩为主,硅镁层
主要是富含铁和镁的硅酸盐类
可能主要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
温度最低
固态
温度较高,固态
(上地幔的上部:熔融状态)
温度很高
外核:接近液体
内核:固态
地壳
岩石圈
地幔
地核
陆地
海洋
软流层
软流层
位置:
特点:
地理意义:
上地幔的上部
物质呈熔融状态
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地球
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
发源地,特别是中源地震和
深源地震的震源分布的地方。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
(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随堂练习
D

鲁教版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385 KB
  • 时间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