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珠从哪里来》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珠从哪里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薛红晓,来自王店镇周营完小。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水珠从哪里来》。本节课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学重点、说教学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具准备、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七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在第4课中,学生们观察了冰块的融化过程,不仅发现了冰从固态变成了液态的水,同时还发现了盛冰的玻璃杯外壁、塑料袋外壁上也有许多小水珠。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们一开始往往会有多种解释。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本课就是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做出尽可能多的解释(或假设),并寻求证据以检验假设。学生们通过分析、检验假设的过程,将会获得更多新的证据,从而做出新的解释……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含义及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其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玻璃杯外的水珠进行观察、猜测、分析、验证,以及进一步探究玻璃杯外的水珠形成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生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玻璃杯外的水珠进行有意识的初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六教学准备:
每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一杯什么也不加)、毛巾每组各1块,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星期天,三年级学生小明和小伙伴玩了一上午,早已累得口干舌燥。他满头大汗的跑回到家,想取瓶冰水喝,突然他发现冰箱外壁上有一层水珠。他立刻大叫:“妈,不得了了,冰箱出汗了!”
“冰箱会出汗吗?”小明的妈妈该如何给

《水珠从哪里来》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