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林碧炼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涉及歌剧、配乐、舞剧音乐、管弦乐与合唱、交响乐、序曲、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钢琴小品、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回旋曲、幻想曲、小步舞曲、乡村舞曲)、钢琴重奏、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歌曲、室内乐等各类体裁,各种乐器,各种曲式。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具有一定的自传性,按年代及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中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时期,《黎明》钢琴奏鸣曲就在这个时期“诞生”,虽说在贝多芬原谱上没有《黎明》这一标题,但由于这首作品闪耀着清新和明朗的大自然光辉,给人继黑暗黯淡色彩后大自然苏醒的印象,且反映了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获得精神力量和想象启示,所以也挺符合这首奏鸣曲的。1803年贝多芬开始了《黎明》钢琴奏鸣曲的写作,并于1804年夏天定稿,献给波恩时期的朋友冯•瓦尔德施泰因伯爵。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运用了钢琴所有特性并加以表现,强烈的力度及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高音区的积极运用且加入以往作品中所没有的华丽技巧,使演奏效果变得更加辉煌,显露出钢琴技巧的进一步提高,作品的结构也有所扩大,这些都是在前期作品中所不常见的。
《黎明》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本文主要阐述第一乐章,这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组成,性质庄严、雄伟,像是描绘大自然的一幅图画,整个乐章节奏多样,弹奏时要以始终不变的脉动统一起来。以下从《黎明》各部分的曲式、内涵及弹奏要点来分析。
(一)呈示部(第1-第82小节)
(1)曲式划分
1、主部:(第1-13小节)
2、连接部:(第14-34小节)
3、副部:(第35-50小节)
4、结束部:(第50-82小节)
①第一个结束主题:(第50-74小节)
②第二个结束主题:(第74-82小节)
(2)内涵及弹奏要点:
主部主题包含两个动机,动机1是短促跳动的节奏音型,弹奏时内心要保持稳定的速度,且要弹得轻巧而富有弹性。动机2是神秘回声式的音型,象是明亮的鸟鸣和淙淙溪流,要弹得清晰、明亮,装饰音不能太短。在弹奏第12小节时指尖要“立”起来,做到声音结实且渐轻,第14小节大臂在手指触键后要放松,主题终止于较弱的属音上面,整个主部主题表现了晨曦曙光熹微的画面。连接部由主部主题的两个动机变化开始,弹奏时要注意把颤音的变奏音型弹得轻巧、清晰,每两个音有一个拍点,使音乐形象流动起来。第23-34小节是为副部调性作准备的属和弦,弹奏第23-26小节时声音要清晰,不要用踏板,左手轻巧,突出右手的抒情性。第31-34小节要显出高低音声部之间的模仿,并渐弱渐慢地进入副部。副部主题由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和弦构成,优美、安详,如同一首圣歌,唱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弹奏时要把力量通过手臂送到指尖,使声音连贯且具有歌唱性。第43小节副部主题转到左手高声部,同时也以变奏的形式隐藏在右手三连音中,增加了副部音乐的积极因素。第一结束主题由左、右手三连音和切分节奏开始,弹奏时要注意切分节奏。第62-65小节左手和弦要弹得沉着、有力,突出四拍子的节奏韵律,增强音乐的紧张度。第二结束主题是抒情的,声音柔和,好象牧歌在大地回响,弹奏时手指主动,结合手腕起伏把十六分音符弹得轻巧流畅。
(二)展开部

浅析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