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分类账详解
一、业务背景:
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或者定额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有利于简化财务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经营业绩,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最核心、本质的差异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上,比如生产设备的折旧被划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如受外界影响企业两个月份的产量差异很大,那么这种差异反映到产品的单位成本上的差异就会很大。而事实上这种成本差异并不会被市场所认可。所以,可以把当期产品该摊的部分(通过定额确定)以变动成本的形式计入产品,而不该摊的部分(与期间相关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物料帐概念:
物料的明细分类账它平行于总账每个物料在物料分类账中都视同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所有和该物料有关的业务从而可以按照期间计算该物料的实际成本(周期单位价格PUP即月末加权平均价)
三、物料分类帐的差异分摊原理
(一) 启用物料分类账的意义
1、记录差异 2、分摊差异
在期末分摊差异之后,以实现还原物料的实际成本(如果产成品使用的标准价则月末还原实际成本所产生的凭证次月要冲销)。
(二) 差异类别
1、价格差异是由于物料移动的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或者计划价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1).库存初始化差异:例如561类型的入库,若实际价与标准价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
(2).PO的收货差异:PO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
(3).PO发票校验差异:此种差异通常是由于发票价格与采购价格不一致产生的;但还有一种差异即物料分类账中所体现的汇率差异。
(4).物料过账转移差异:若在OX14中配置评估级别是按工厂,则跨工厂的物料转移过账,会因为两工厂的物料标准价格不同而造成差异;若在OX14中配置评估级别是按公司,则跨公司的物料转移过账,会因为两公司的物料标准价格不同而造成差异(通常跨公司调拨也会视同销售和采购业务进行,若如此其差异如前2、3的差异);
(5).标准价格变更差异:MR21/MR22或CK40N(CK11N)、CK24,以及CKMPRPN、CKME等方式的价格变更,都会造成差异(实际业务为,为了保持期间数据一致,通常若物料有业务发生,一般不允许修改标准价);
(6).生产环节结算差异:生产环节,生产订单的报工、生产收货都是按照标准价格或计划作业价格计算成本,在订单结算环节,会结转将投入与产出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WIP不承担差异);此差异包括材料差异(一般是由于数量差异引起的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
(7).其他类型业务差异:如退货等。
2、因汇率产生的差异
价格差异又分类单层价格差异和多层价格差异,二者之和构成总的价格差异。简单的讲,单层差异是由于物料本身而产生的差异;多层差异是由来自于物料所处BOM的下层物料的差异而引起的该物料的差异。
(三) 差异分摊逻辑
1、差异从期初库存和入库中收集,在消耗与期末库存之中分摊
2、每单位数量的同一物料所分摊到的差异相同。
下图可以说明这两个原则:
业务
业务分类
数量
单级价格差异
多级价格差异
总价格差异
汇率差异
进
期初库存
-160,
56,
-103,
00000000
收入
38,
-2,401,
8,861,
6,459,
00000000
销
消耗
39,
-2,555,
8,898,
6,342,
00000000
期末库存
-5,
19,
13,
00000000
(四) SAP物料计价方式
计价方式1
计价方式2
计价方式3
原材料
S
V
V
产成品\半成品
S
V
S
物料帐价格控制
都才有3+S,差异分摊后计算实际成本
无论V+2还是V+3,差异都不能被分摊,不需要实施ML.
原料V+2,实际成本;成品S+3,标准成本,期末还原为实际成本
备注
满足管理和财务报表需求
产品需要按批次计价
标准价比较准确时可不用ML,少量差异直接进销售成本或存货
此处的价格确定包含以下两种类型: 2 Transaction-Based 基于交易 3 Single-/Multilevel 单层/多级。若选择2,物料价格控制可同时被定义为移动平均价或标准价。若选择3,物料
物料分类账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