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年,当荣格年近耄耄,时届岁高龄之际, 他开
始与其私人秘书阿妮埃拉嘉菲( )一道,齐心
协力写作他本人的传记。两人的合作使一部新书得以诞生。在荣
格告别人世的年,新书以《记忆、梦幻、反省》的标题出
版。这本书出人意料地坦率,对于形成作者智力发展的各种力量
和影响给予了公正的估价。在《记忆、梦幻、反省》一书中,作
者无意去客观地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尽管书中的确存在一
些客观性的描述然而荣格着意分析并描绘的则是他的主
观或内心生活世界一个由梦幻、想像和精神体验构成的世
界。
在写作关于荣格生平简介的过程中,我们从这部绝无仅有的
著作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在简介中,我们对于荣格的种种童年
时代的生活经历给予了专门性的强调。因为,正如荣格本人所认
为的一样,这些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于形成他的性格、态度和
情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并未因此而轻视其它传记
事实,因为我们感到,读者渴望了解荣格其人的全貌,以及荣格
所做的种种事情。
一、童年及青年时代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名字是以他著名的祖父命名的,荣
格的祖父是巴赛尔( ) 大学的医学教授。年月
日,荣格诞生在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 )湖畔的凯斯
维尔( )小村庄里。他是一位瑞士新教牧师最为年幼的
男孩,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荣格出世之前,他的两位兄长
都在摇篮时代夭折了。
荣格六个月时,他的父亲被指派到洛芬( 的一个
教区,教区坐落在莱茵河畔的另一个小村庄。正是在那里,荣格
的母亲患上了神经错乱症,大概,这是由于婚姻的不顺利造成的
结果。为此,荣格的母亲不得不在医院呆上几个月。在此期间,
年幼的荣格由一位年长的姨母和家庭女佣人看管。
正是这位姨母带领荣格从牧师的住所那儿第一次观看到了令
人肃然起敬的阿尔卑斯山。壮丽的山景使得荣格感到心驰神往,
他渴望立刻前往,而那位姨母却成功地劝说荣格以后再到阿尔卑
斯山去旅行。山川、湖泊以及河流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每一个瑞
士孩童的自然栖息地。“要是没有了水,”荣格观察道,“那就
没有人能够生存下去。”尽管他日后有着高度发达的智力生活,
但是他始终与大自然保持着一种亲密无间的联系。
对于荣格来说,死亡也并不陌生。当地的渔民常常葬身于险
恶的激流瀑布之中,荣格随时可清晰地回忆起葬礼的仪式一个
巨大的黑箱子放置在一个深深的洞穴旁边,身穿黑色长袍、头戴
黑色高帽的牧师主持葬礼仪程,他们脸色阴沉忧郁、神情冷漠、
无动于衷。荣格的父亲是牧师,他的八位伯父叔父也是牧师。因
此,荣格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穿着黑色僧袍、神情庄重严肃
的人们身旁度过的。数年以来,这些人的形象在童年的荣格的心
目中始终唤起一种恐怖之感。
荣格全家移居的另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教区,位于克莱恩
胡宁根( ),教区坐落在离巴赛尔大约有三英
里之遥的威埃斯( )河畔。一次,河堤决口,洪水暴发,
淹死了十四个人。洪水退后,已经六岁的、喜欢冒险的荣格跑到
外面去察看洪水造成的破坏,他发现一具男尸半埋在沙土里面。
还有一次,他目睹了屠户宰杀一头猪的情景。这类生活经历对于
荣格来说非常具有刺激性与吸引力;可是,荣格的母亲却为此感
到深深的困惑和不安,因为她认为幼童对于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
事件发生兴趣是种病态的表现。
还是在孩提时代,荣格本人就有过好几次险些送掉性命的遭
遇。一次,他打裂了自己的脑袋,淌出的鲜血流满了教堂的台
阶。另外一次,他差一点儿从横跨莱茵瀑布的桥上掉下来摔死,
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家中的女仆将他救起。
因为荣格的妹妹直到他九岁那年才出世,所以荣格总是独自
一人玩耍。他一连就是几小时地独立发明种种玩乐的方法玩耍,
然后,他再把先前的游戏抛开,去设计新的和更为复杂的游戏。他
既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也不容许别人旁观,更不喜欢在他游戏
时有人打扰他或者是干涉他。对于新出世的妹妹,荣格并不太关
心;他漠视妹妹的存在,仍旧独自一人玩乐。在当时,荣格是个
内向的孩子,后来,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始终是位内向的人。
自从荣格记事时起,他就记得父母的婚姻生活不是珠联璧
合,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和谐因素。荣格的父母分别睡在两
个卧室,荣格与父亲同住一个卧室。荣格忆起自己听到母亲在夜
间发出的种种古怪声音,这些声音在荣格听来神秘莫测使他感
到忐忑不安,他还常常做一些骇人的恶梦。在一个恶梦中,荣格
看到一个人穿过他母亲的房门,走了出来,这个人的头渐渐脱离
身体,飞到空中去了。接着,另一
《荣格心理学纲要》青少年素质教育读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