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说课稿
课件设计
说教材
说教学过程
说教法学法
说学生情况
一
二
三
四
1
2
3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个散文单元,其中《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都是传统篇目,《我与地坛》、《花未眠》是新教材新选入的篇目。前三篇是抒情散文,《花未眠》是关于审美问题的说理散文。《花未眠》虽然是从小事入手来写美学问题,作者能够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来写,但是由于探讨的问题本身比较深奥,所以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这四篇文章表面看起来没什么联系,但是都含有对人生的思考,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可以看成是对现实的突围。《我与地坛》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思索;《花未眠》则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感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一、说教材
,感知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
,品味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一、说教材
【教学重点】结合关键语句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内涵。。
二、说学生情况
《春》、《背影》等,文字量相对较小,语言浅易,文章的内涵也比较浅显,相对来说好理解易把握。本单元散文相对而言文字量较大,有的文章的内涵明显比初中所学的内容要深刻得多,学生会在学习中有不适应感。
,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和鉴赏的意识不强。
(例如圈点勾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寻找直接信息可以,但提炼概括能力很差)。
,能够大致了解文章在说什么,不过由于阅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深入理解文本的主旨或内在意蕴还有一定困难。
:
二、说教法、
学法
,让学生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
3. 另外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四、说教学过程
(二)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 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主旨与思路)
默读全文,请在文中划出可反映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并概括主旨。
明确: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关于美与审美的探讨)
问题:围绕主旨,作者在结构上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 (1—2)花未眠(小事)
(3—5)主旨(大理)
(6—10) 阐释(举例) 以小见大、形散神聚
(11)照应(突出)
《花未眠》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