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宫世凯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初中 2,学科:初中物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 教学课题
通过观察与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 教材分析
1. 重点: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成因。
2. 难点:物体颜色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课前预习学案
1、你见到过雨后彩虹吗?描述彩虹的颜色。并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
2、探究与实验:
“分解太阳光”
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墙壁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3、当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 ,一部分光被物体 ,若物体是有色透明的,则还有一部分光会 它。
4、一束光射向一玻璃砖表面,根据折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
5、小实验:
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
、 、 三色光条合成的。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光的色散
1、实验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
方案四:透过喷泉喷洒的雾状小水珠,也可以观察到彩虹。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3、物理小故事
牛顿(Iss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21日)是英国伟大的数 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1666年,欧洲鼠疫流行,为了躲避瘟疫,牛顿被迫离开剑桥大学,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在此期间,牛顿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
光的色散————宫世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