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工程(导流坝)施工作业指导书
导流坝根据地形、构造物相对位置和泥石流分布情况,分别采用人字形导流坝、梯形导流坝和直线形导流坝。人字形导流坝一般用于地面横坡较大、主线构筑物位置较近,来水量较大的路段;直线形导流坝用于地势平坦、来水量较小的涵洞进口局部导流。
认真审核图纸,仔细考查并参考设计方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预先制定处置措施。
导流构造物施工前,应慎重研究施工方案,调查周边情况,避免工期过长而引起沿岸农田、村庄和上、下游路基的冲刷。
,合格后方可进场。
(粗)砂进场必须做容重、比重、含泥量、SO3含量试验。不合格材料决不可以进场。施工中每400m3抽检一次。
,施工中每50T抽检一次,对其进行胶砂强度试验、安定性和初凝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不许进场。
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图纸及相关资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熟悉、了解设计文件、图纸和有关资料,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意图,熟悉防护细部构造。
、图纸、资料过程中,要与现场实际情况核对,如发现图纸和资料等有缺陷、错误、互相矛盾的情况时,及时向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提出,予以补全或更正。
→场地清表→分层填筑碾压→人工削坡→拉线清理→拌制砂浆→砂浆运输→运送石料→砌筑→勾缝→养护。
测量放样
场地清表
填表、监理报验
泥浆制备
分层填筑碾压
人工削坡
拉线清理
拌制砂浆
砂浆运输
终孔
运送石料
填表、监理报验
砌筑
勾缝
养护
原地面处理后,恢复路基中边桩,每10米一横断面,每横断面取中点,中线两侧10米点及两边桩点,共五点测量碾压前高程。并且在边桩及中桩位置打设木桩,以控制松铺厚度。
由试验室做原地表土的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原地表土相应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满足设计要求的含水量的变化范围等,用以指导原地表压实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导流坝填筑前首先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清除地表耕植土20cm,然后对路线内的孤石进行爆破清除,再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检测基底土含水量,在含水量位于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基底碾压。经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填筑导流坝本体。清除的表土集中堆放,妥善处理。填筑前做出土方调配计划和施工计划工期,统筹安排。
清表工作验收合格后,进行土方填筑。利用自卸车运送填料至施工地点,分层平铺倒土,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作业面分层统一铺料、统一碾压,根据现场取样试验定碾压参数(铺土厚度、压实遍数及最优含水量),碾压时,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
”的操作进行。碾压顺序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地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轮迹应重叠1/3轮迹,纵向接头重叠5m以上。分层碾压完成检测压实度,压实度在90%以上,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填筑。导流坝填筑时,要做好河道疏通工作,使上游水能从桥涵流出,并且使下游水能排出桥涵。按图纸要求刷外边坡及内边坡。
按设计要求坝体填筑到要求高度后,放样中线测出坝顶边线,机械配合后人工削坡,符合设计要求坡比。
坝体迎水面,坡体必须平整、稳定、直顺,坝顶线及坝底必须拉线修理。
,由工地中心试验室统一进行水泥砂浆配合比,待试验结果经驻地监理批准后,方可施工,且每班结束都应留取试件。片石使用前先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石粉必须先清除干净。第一层砌筑的石块应尽可能挑选大块的,长边尺寸不小于30cm,平放铺砌,并用小石块将空隙填塞灌以砂浆,然后开始一层一层平砌,每砌2-3层就要大致找平后再砌,奇峰宽度不得大于4cm,上下层砌石应相互压叠,竖缝应尽量错开,竖缝错开距离不得小于8cm,应将面向下,使其有稳定的位置,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层厚度的石块反垫,石块都应以砂浆隔开,砌体中的空隙应用石块和砂浆填满。在砂浆尚未凝固的砌层上,应避免受外力碰撞,砌筑中断后应洒水湿润,进行养护,重新开始砌筑时,应将后砌筑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润湿再坐浆砌筑,砌体外露面要进行勾缝,勾缝自上而下进行,以保证勾缝整齐干净。
a、砌体砂浆在现场采用砼拌合机拌
导流工程(导流坝)施工作业指导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