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价
评价背景
生态环境评价定义和分类
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性
研究区概况
数据源
评价单元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评价结果
一、评价背景
现行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生态环境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的获取、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选取等。本文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环境评价规范,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加权计算对北京市及各个区县2006年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二、生态环境评价定义和分类
生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总体上可以分成2类:一是对生态环境所处的状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二是对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生态环境的价值)进行评价。本论文的生态环境评价指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性评价。
三、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是预防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科学地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促进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北京市的生态环境,探索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北京市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四、研究区概况
,人口(常住)1538万(截至05年12月份统计数据)。全市划分为18个区县: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称城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称近郊区。门头沟、房山区和大兴、通州、顺义、怀柔、平谷、密云、昌平、延庆十个区县为远郊。城区位于北纬40度东经l16度交点附近。除东南部部分地段与天津市接壤外,周边均与河北省为邻。
五、数据源
①遥感影像数据:2006年美国Landsat5TM、法国SPOT 4;
②数值数据: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2005年)、北京市水务局水土流失监测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以及部分文献检索资料数据:
③参考数据·北京市航空摄影相片(2004年)、北京市l:5万基础地理数据、Google Earth。
本研究基底数据为SPOT卫星遥感影像()。其中,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由TM数据进行更新,北京市城八区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由SPOT影像进行更新。
土地退化数据:由北京市林业局(土地沙化面积)和北京市水务局提供(水土流失面积)。
环境质量数据:由北京市环保局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提供。
六、评价单元划分
评价单元划分如下:北京全市域、中心城区、北京市区、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昌平、顺义、门头沟、通州、房山、大兴。其中,中心城区包含西城、东城、宣武、祟文四区(各区小做单独评价),北京市区包括中心城区、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五区(各区另做单独评价),共计17个评价单元,如下图。
怀柔区
延庆县
密云县
昌平区
顺义区
平谷区
门头沟区
海淀区
东城区
朝阳区
石景山区
西城区
宣武区
崇文区
丰台区
房山区
大兴区
通州区
评价单元
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