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作者的妇女观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英雄传奇小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刀与剑的厮杀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个英雄威猛、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而忽略了小说中千姿百态的妇女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妇女形象的类化与解读,揭示作者矛盾而复杂的妇女观,以及这种妇女观形成的原因之所在。
一、《水浒传》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
《水浒传》虽然是以梁山好汉的塑造闻名于世的,但依然刻画了众多妇女形象,“全书(百二十回本)写了七十六个妇女形象,其中略为提及,不做具体描写的有二十九人,而具体展开描写的有四十七人。”②对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与评价,不可能人人具到。纵观这些妇女形象本文主要把她们分为四大类:一是作者热情歌颂、极力赞扬的女英雄形象:以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为代表;二是“坏女人”形象: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淫妇”类: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为代表;(二)“不守闺训”的少女形象:以段三娘、狄太公之女为代表;(三)市井掮婆形象:主要有王婆、阎婆,还有一个忘恩负义、蛇蝎心肠的知寨夫人。三是妓女形象:这里既有帝王之妓——李师师;又有下层妓女——李瑞兰、白秀英、李巧奴之流,四是被神化的另类女性——九天玄女。
首先来看第一类,自然、最光彩、倾注作者更多情感与心血的还是三位女将。其中孙二娘是水浒传中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角色,她做事有勇有谋,对朋友有情有义,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阳刚之气十足的可以媲美于真正男子汉如李逵、武松的女中豪杰。她在小说中出现于第二十七回,书中写道:“她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着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③正倚门迎接来酒店喝酒的客人。她的打扮与众不同,既不象“大家闺秀”,也不象“小家碧玉”,而且也绝非一个一般妇人。她应该是一个无视封建伦理束缚,自立自强的女性,事实上她也的确如此,她与丈夫张青在十字坡开了一个酒店,看似与丈夫一起经营,实则由她一人应付,丈夫张青只是“每日挑些去村里卖”。(《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如此一来自然没时间打理小店,孙二娘理所当然是店主婆,直接经营和管理着酒店。孙二娘又是十分智慧的,且不说她在十字坡干着杀人的买卖,就说她助武松逃难一事,她首先是批评丈夫幼稚与粗率的做法,接下来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叔叔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相貌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一回)依着孙二娘的建议,武松果然逃脱官府的追捕,顺利上了二龙山。并且,自此后武松便以这种面目出现在《水浒传》中,人称“行者武松”。由此,孙二娘的智慧可见一斑。孙二娘也是一个武艺出众的女中豪杰,在上了梁山以后,她同男子一样,横刀跃马,驰骋疆场,建立了不少功勋。
顾大嫂出现于第四十九回,书中写解珍、解宝兄弟二人因射的一个大虫(猛虎)被本乡财主毛太公赖去,又把二人强扭做贼送入监牢。毛太公又买通官府,要结果二人性命。为救二人性命,便引出了他们的叔伯姐姐顾大嫂。这位女性侠肝义胆,为救人而
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