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
定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部位: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
临床特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
病情轻重不等,起病可缓可急
流行病学:多见于20~40岁,无性别差异
我国较欧美少见
病因与发病机理
感染因素:病原微生物及食物Ag可能促发因素
未找到特异病原
环境遗传因素:发病有种族差异,地区差异
直系亲属10~20%, 转基因方式制出动物模型
免疫因素
属自身免疫病,结肠上皮与侵犯肠壁病原体存在共同抗原性
原发上皮细胞异常,肠道共生菌及食物进入肠黏膜,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精神因素:心身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理
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
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
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
导致免疫反应、炎症过程
(过度亢进, 难于自限)
溃结和克罗恩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类
组织损伤的基本过程相似
致病因素不同,发病具体环节不同
最终组织损害表现不同
病理
病变部位:位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
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
可扩展至降结肠,也可累及全结肠
镜下:基本病变:固有膜LC、浆C、单核C浸润
活动期黏膜大量中性粒、嗜酸粒C浸润
隐窝炎(隐窝上皮);隐窝脓肿(隐窝内)
溃疡:隐窝脓肿融合溃破;
肉眼: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细颗粒状,糜烂、溃疡
炎性息肉、肠腔变形缩窄、少数癌变
中毒性巨结肠:少数重症病变涉及结肠全层
肠壁重度充血、膨大、变薄、急性穿孔
临床表现
消化道表现
腹泻:黏液脓血便,见于大多患者
轻者:便血轻或无,排便2~4次/日
重者:脓血/血便,排便>10次/日
腹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中毒性巨结肠:持续性剧烈腹痛
非特异性表现:腹胀、纳差、恶心、呕吐
体征:左下腹轻压痛,中毒性巨结肠,腹膜炎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出现在中、重型患者
发热、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水、电平衡紊乱
肠外表现(国内低于国外)
关节:外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眼: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
皮肤: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溃疡、黄染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淀粉样变性
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各型可相互转化)
初发型: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慢性复发型: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
性发作
急性爆发型:少见,急起,病重,毒血症明显
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临床类型
临床分型
轻型:腹泻<4次/日,便血轻/无,无全身症状
重型:腹泻频繁,明显黏液脓血便,伴全身症状
中型:介于轻型与重型之间
病变范围
左半结肠炎(脾曲以下)
广泛性结肠炎(脾曲以上)
全结肠炎
病情分期:活动期、缓解期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发生在暴发/重症溃结患者5%
病变累及肌层及肠肌神经丛
肠张力减退,急性结肠扩张
诱发:低K、钡灌肠、抗胆碱药物
临床:急剧恶化、毒血症、水电失衡预后差
直肠结肠癌变:见于广泛性结肠炎,病程漫长者
肠大出血:3%
急性穿孔:多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
肠梗阻:少见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