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
课程代码: 1031xk29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建筑学
课程总学分、总学时: 、48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目标
本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科基础课,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站在对建筑文化、社会文化的充分认识与正确把握的高度,依托广阔的历史背景解读建筑产生的根源、历史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的表现和建筑的特征与本质。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脉络和重要成就,把握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掌握中国古典与现代建筑的基本构造、结构、技术特征;掌握中国建筑的造型和室内外环境改造的艺术特征与风格;重点掌握传统与现代建筑典型实例的建成年代、类型、形制、空间、造型、构造、技术、文化等的特点和艺术特征。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标:
1、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性质;与相关课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与需要补充的知识。
2、建筑历史的学习方法与意义。
3、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的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及主要学者的贡献
2、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若干基本概念
(1)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为什么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会成为主流;
(2)常见木构架的种类;
(3)单体建筑的特点,斗栱的作用,常见屋顶式样;
(4)建筑群的组合及扩展方式,特点,艺术成就;
(5)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风水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评价;
(6)工官制度,主要官员及匠师。
本章重点:
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若干基本概念。
参考教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7、:科学出版社,1991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掌握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原始社会建筑
2、奴隶社会建筑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4、封建社会中期(隋至宋)建筑
5、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建筑
本章重点:
1、封建社会建筑
参考教材: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6、:科学出版社,1991
城市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