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胃痛诊疗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胃痛
【定义】: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一)中医辨病依据: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伴有腹胀、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多有反复发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天气变化、脑怒、劳累、暴饮暴食、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二)症候分型及辨证依据:
1、肝胃气滞证
辨证依据: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暖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病因病机: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失于和降而发病。
病位: 肝、胃。病性:多为虚证,亦可虚实夹杂。
2、脾胃气虚证
症状: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病因病机:或饮食劳倦,或素体脾胃虚弱,损伤脾胃,脾胃气虚,中焦脾胃气机不利,中气不升、无力运化发为本病。
病位:在脾胃。病性属于虚证。
3、胃阴亏虚证
辨证依据: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因病机:老者素来阴虚,或因长期过食辛辣之品,耗损胃阴,致胃失濡养,不荣则痛而发为本病。
病位:在胃。病性属虚证。
4、脾胃虚寒证
辨证依据: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素来阳虚,或过食寒凉、生冷之品,耗损脾胃之阳,胃络失于濡,不荣则痛而发为本病
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证。
5、肝胃郁热证
辨证依据: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或饮食积滞,或情志不畅,气郁日久则化热,热灼胃络发为此病。
病位:肝、胃。病性:虚实夹杂
二、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7版《内科学》。
症状:上腹痛或不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
体征:无特异性。可有剑突下压痛。
辅助检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活检见胃粘膜炎变。怀疑自身免疫性胃炎应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及血清胃泌素等。
【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胃脘痛相混。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胃腕痛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史。
2、胁痛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痛常攻撑连胁,应与胁痛鉴别。胃腕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有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和兼症上有明显差别。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胰腺炎胰腺炎亦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应与慢性胃炎鉴别。慢性胃炎疼痛程度较轻,反复发作,表现为恶心、反酸、嗳气、呃逆、打嗝等症状,作淀粉酶测定正常,腹部超

胃痛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8-05-27